湖廣巡撫熊文燦固然有自己的主意,那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亦有自己的辦法。

湖廣佈政使司固然有鎮筸兵這樣的特色兵種,漕運總督兼鳳陽巡撫朱大典治下也不是沒有可用之兵。

朱大典兼職的這鳳陽巡撫之職,實際下轄淮安府、揚州府、鳳陽府、廬州府,和州、滁州、徐州,四府三州之地,基本上囊括了南直隸江北的所有地區,大致相當於淮泗地區。

這淮泗地區,又稱兩淮地區,亦是著名的精兵產地。

像南北朝時期的北府精兵,以及大明開國的淮泗集團都是其典型代表。

如今大明開國二百餘載,淮泗地區承平日久,雖然早不復昔日精兵悍卒之盛,但是其地兵馬仍不能小覷。

更不要說朱大典還擔任漕運總督之職,負責總督統領潁州兵備道、徐州兵備道、淮揚海防道,中都留守司之鳳陽等7個衛,洪塘守禦所,南直隸之廬州衛、揚州衛、高郵衛、儀真衛、滁州衛、徐州衛、淮安衛、大河衛、邳州衛、沂州衛、泗州衛、壽州衛、宿州衛,海州中守禦所等四府三州所轄所有衛所。

這些衛所幾乎是大明開國精銳所在。明太祖之所以在此設定如此多衛所,一則為了拱衛當時的京師南京,二則是為了徹底掌握這裡的軍事力量,以防為他人所用。

只是後來靖難之後,朱棣居於南京寢食難安,遂遷都於北京,這些衛所因此失去了最大的用途,逐漸敗壞難用。

雖然如此,若是讓朱大典隨意挑挑揀揀也能挑選出來一萬精兵。

不過朱大典擔心其人馬不堪用,便依照朝廷命令派人前往山東挑選山東長槍手、前往開封府挑選衙役。

其實如今朱大典麾下能指揮人馬卻是不少,除卻原本隸屬於他麾下的李重鎮、牟文綬及標營以外。

尚且有駐守汝寧的徐州總兵駱舉、馬爌及太監盧九德九千人,原本隸屬於河南巡撫傅宗龍麾下的祖寬、左良玉、猛如虎、山西客將虎大威以及開封府宣武衛出身的陳永福等營人馬,粗略算來已經三萬有餘。

然而由於嵩山以東,千里平原,一望無際,無險可守,不得不分散諸城和義軍對峙。

而義軍亦有趙鯉子、曹變蛟、李際遇、李信、張三百、蔣禾和柴時華七營人馬兩萬餘人與之相持。

雙方一時間都打不開局面,只是義軍攻略重點本不在這裡,倒也不急。

然而官兵就不一樣了,三萬人馬進不得退不得,與義軍在這裡徒耗糧草,是大明朝廷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局面。

更不要說,官兵一側一馬平川,不但不利於常年防守,更是處於被動狀態。

朝廷的應對法子很簡單,就是再增兵萬餘,形成區域性優勢,開啟河南的局面。

先把順營人馬壓回嵩山諸關口,然後集中兵馬逐個擊破。

至此,大明朝廷終於動用了其強大的力量,準備動員精兵二十萬,徹底消滅盤踞在河南、南陽及汝州兩府一州的義軍。

一時間中原大地上風起雲湧,一場決定義軍生死的大戰隨時都會爆發。

只是由於這些計劃都發生在千里之外,遠遠超出了義軍的情報能力,張順等人還被矇在鼓裡,絲毫不知道官兵的打算。

但是“你有你的千條計,我有我的老注意”。

只要張順對當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就不會不知道如今大明王朝除了陝西三邊四鎮能抽調出大軍以外,其餘皆不足為懼。

宣大薊遼四鎮直面韃虜兵鋒,朝廷不敢擅動。

昌平鎮和真保鎮實力弱小,昌平鎮又已經抽調了左良玉一營人馬,真保鎮又要守衛京師側翼,再擠一擠也擠不出幾兩油水,哪裡有人馬可以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