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傅宗龍的末路(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白廣恩也是員悍將,得到張順的命令,亦親自率領五百精銳衝了上去。
由於義軍火炮的阻斷,以及賀人龍等率眾和祖寬的騎兵糾纏在一起,他輕輕鬆鬆就率兵衝了上來。
此時祖寬的騎兵已經抵不住賀人龍步卒的廝殺,轉身便要帶來麾下的騎兵脫離。
那賀人龍綽號“賀瘋子”,早已經殺紅了眼,哪裡肯依?
他便跟著戰馬後面,一路尾隨過去。而率兵前來接應的白廣恩,剛巧就填補了賀人龍出擊造成的空白。
而此時左右守營官兵冒著義軍的炮火夾擊過來,剛好被白廣恩死命抵住。
只是賀人龍這麼一出擊,反倒讓傅宗龍、祖寬大吃一驚。
原本官兵營地就頗為狹小,縱馬馳騁為不得已而為之。賀人龍尾隨官兵騎兵而去,正好壓縮了騎兵馳騁衝鋒的空間,導致祖寬及其麾下三百騎兵無法拉開距離,再度發起衝鋒。
祖寬一看事情不妙,連忙下令道:“下馬列陣!”隨即又是一陣嘰裡呱啦,卻是用蒙語下令。
原來這祖寬本是祖大壽家僕,其麾下騎兵亦多少以夷丁為骨幹。
自嘉靖以來,軍備廢弛,軍隊中家丁制度開始盛行。邊軍多蓄養家丁、夷丁作為骨幹力量。
其中吳三桂、祖大壽便是典型,麾下皆養有夷丁突騎。
崇禎元年以來,林丹汗為了躲避後金的鋒芒,開始西征。
蒙古人一邊自相殘殺,一邊又遭到後金和大明的雙重夾擊,一時間北方草場民不聊生。前後大約有十萬多蒙古人便投降了大明,被朝廷安置在錦州附近。
這些牧民之中多弓馬嫻熟之輩,便被邊軍將領招降為“夷丁”,以作鎮壓兵變、農民軍的核心力量使用。
這些夷丁個人武藝倒沒的說,但是性子卻野慣了,再加上語言不通,頗為難以指揮。
所以朝廷只能配備“蒙漢雙語人才”,才能勉強使用。
這祖寬作為祖大壽家僕,受祖大壽栽培,剛巧能夠指揮這支夷漢混合的騎兵。
其中除了受朝廷節制以外,其實他也有替祖大壽控制這支鐵騎的意思。
雙方苦戰了半晌,眼見牟文綬和傅宗龍麾下的將領趕來,祖寬這才鬆了一口氣。
自己麾下遼東鐵騎,乃是祖家的本錢之一,若是損失過大,就做了“賠錢”的買賣。
前次作戰,就損失了五六百騎,戰馬亦損失了千餘,已經是前所未有的大敗。
若是這一次再折損過甚,恐怕祖家的實力也要收到一定的影響。
這打仗亦如做生意一般,既要能夠打勝仗,展現自己的價值,以期獲得朝廷的糧餉;又要謹小慎微,避免損失過重,以致被朝廷裁撤。
如今自己麾下的騎兵損失了一兩層,已經對得起大明的糧餉了,及不宜再遭受過多的損失。
祖寬等騎兵稍卻,牟文綬和傅宗龍標營的步兵便頂了上來。
這時候雙方糾纏在一起,火炮、火銃皆失去了用途,只能憑藉一股血氣硬拼到底。
賀人龍作為插入敵營的尖刀,經過官兵火炮的轟擊,騎兵的衝鋒,反覆鏖戰以後,幾乎到了士氣的極限。
賀人龍喘了一口氣,還有持刀再戰。左右了連忙拽住道:“舜王有令,讓咱們退後歇息一番再戰!”
賀人龍這才回過神來,扭頭一看只見一個鐵塔一般的人物正在大踏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