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娘賊,焉敢辱我!”李過聞言不由一把抽出腰刀,就要上前和張順拼命,卻被叔父李自成和羅汝才死死的抱住。

原來數月不見,不知怎麼了,那李過卻是失了左目,戴上了眼罩。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有所損傷,實屬正常。

但是,像李過這樣比較有辨識度的就挺少見了,張順忍不住藉機調侃了一番,只把李過氣了個半死。

這個時代的人比較注重禮節,不像後世有時候嘻嘻哈哈就過去了。

張順一時失言,只見李自成、羅汝才等義軍怒目而視,不由反應過來自己玩笑有點開大了。

他不由笑道:“賢侄休惱,我本以為你與‘闖將’乃是叔侄,關係最為親近。”

“頗有三國夏侯元讓之於曹孟德中流砥柱之功,是以贊之。不意竟冒犯了賢侄,我給你賠禮道歉了!”

李過見張順神情不似作偽,心道:難道我錯怪了他?

他不要問道:“那夏侯元讓何功之有,我怎不知?”

《三國志演義》和《忠義水滸傳》乃明末流行話本,義軍之中幾乎人人皆有耳聞。

那李自成、羅汝才和李過等人也不過識得寫字,聽聽三國話本罷了。

他們又不是歷史學家,甚至連《三國志》都沒有通讀過,哪裡知曉夏侯惇到底是什麼人?

張順想起前世網上看的帖子,便忽悠道:“有句話叫做‘善戰者無赫赫之名,無赫赫之功’,夏侯諸曹皆有功,何獨夏侯元讓身居高位,而無顯赫之名?”

“蓋夏侯元讓為魏武友,而非魏武臣。魏武曹操出征,獨留夏侯元讓主管後方,乃曹魏定海神針是也!”

其實這番話是張順前世在網上所見,是非對錯,他也不甚明白,但是拿來忽悠李自成、羅汝才和李過等人完全足夠了。

果然這三人聞言面面相覷,半晌李過才向張順致歉道:“補之大老粗一個,不甚讀書。不識得舜王真意,反倒責怪舜王,倒是讓您見笑了!”

張順嘿嘿一笑,不由擺了擺手,大度的應道:“不妨事,不妨事。你們叔侄若能同心同德,未嘗不能建立魏王那樣的功勳!”

好傢伙,這廝一箭雙鵰,擱這當著“活曹操”的面,誇另外一個是當代魏武,瞧不起誰呢?

那羅汝才頓時臉黑了下來,而“闖將”李自成連忙推讓道:“李某何德何能敢於魏武相提並論?如今不過是官逼民反,混口飯吃罷了,不作他想,不作他想!”

張順面上笑著恭維了幾句,心裡卻難免冷笑道:按照曹操在這個時代的聲望,正常邏輯不應該是因為被人比作魏武面有慍色嗎?

還有你個“活曹操”,綽號裡都有不安分之意。難道到這種地步了,你們還不肯追隨與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