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朱仙鎮(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那李自成、羅汝才等人意外遭遇河南巡撫傅宗龍的標營,第一反應就是要跑。
李羅二營身為客軍,他們深知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一旦和官兵糾纏過久,義軍喪失了速度優勢,很容易被河南巡撫調集大軍圍殲。
只是他們要走,河南巡撫傅宗龍哪裡肯依?
豫東地區雖是平原,終究不是茶館客棧,容不得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雙方一追一逃,行了大半日,約摸走了三十里腳程。
李自成和羅汝才突然聽到探子來報,前面數里處有一座大城,特來問詢:義軍是準備繞道過去,還是趁機拿下?
那李自成和羅汝才算了算腳程心下里奇怪,便問道:“可是到了尉氏縣城?怎生未見過尉氏界?”
“前面並非尉氏,乃是朱仙鎮。”探子聞言連忙應道,“剛巧有河阻攔於前,此鎮富庶,又多往來船隻,或可從此處渡河!”
“中原富庶,非延綏所能比也!”李羅二人聞言不由感慨道,“僅此一鎮,居然不下於縣城。”
其實,還是李自成和羅汝才見識短了,這朱仙鎮何止不下於縣城?
恐怕一般的府治、省治亦未必能及也。
原來這朱仙鎮本是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後,趙國為了感謝協助魏公子無忌的勇士朱亥,便將此地作為他的食邑和封地。
故而,原名為聚仙鎮的朱仙鎮也因此得名。
及唐末宋初,特別是宋太宗下令鑿尉氏縣界新河九十里,此地因為臨近蔡河,當南北水陸要衝而興。
北宋末年,岳飛北伐,據聞和金兀朮大戰於此,取得朱仙鎮大捷。
遂後,因為戰亂頻頻,黃河改道,朱仙鎮便隨之衰落。
及至元末,元順帝命賈魯治河。
他先將黃河逼入故道,又引密縣水,經鄭州、中牟,折南至開封朱仙鎮,而後匯入古運河,直達商水縣入淮。
此舉一舉兩得,既解決了當時的黃河水患,又復興了漕運。
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便將這條新開鑿的河流命名為“賈魯河”。
而朱仙鎮正好處於賈魯河匯入古運河的終點,藉此一舉成為明清時期和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湖廣漢口鎮並稱的四大名鎮。
此時的朱仙鎮有民商四萬餘戶,人口二三十萬,周長十餘里,甚至比張順佔據的洛陽城還要大上一圈。
果然那探子聞言笑道:“兩位掌盤子倒是小瞧了此地,小的抬眼望去,這鎮子比舜王的洛陽城還要壯觀一些。”
“那運河穿城而過,來往船隻如同車馬一般,進進出出。每日怕沒有五百,也有二百。更不要說,兩岸碼頭林立,長達四五里,南北奇珍異寶,不計其數。”
兩人聞言不由怦然心動。此時的李自成和羅汝才雖然有幾分野心,但終究不過是流寇罷了。
寇者,強取也。
眾義軍不事生產,何以為生?唯劫掠耳。
他們這兩營人馬除了在鳳陽飽掠一回,其他時間多是飢一頓飽一頓。
後來又頓兵于堅城之下,為官兵所破,早已經粗重盡棄,物資匱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