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義軍的破綻(第2/2頁)
章節報錯
官兵既可以圍點打援,又可以半渡而擊,再不濟也不會被義軍出其不意的偷襲。
只是唯一的問題是官兵人手不足。一旦左良玉離開禹州,會不會遭到駐紮在登封的“玉賊”李際遇的突襲。
好在傅宗龍手中還有前任巡撫玄默的標營可用。
他早將他這殘部拆開三部,作為守軍使用。
如今正有兩千人駐紮在禹州和鄭州之間的密縣。
傅宗龍便下令調去一千人前去代替左良玉守城,而命令昌平兵即刻準備,隨時準備出發。
不一日,密縣的一千守城兵到了禹州,昌平總兵左良玉便迫不及待的帶領麾下人馬出征了。
說實話,他對張順是又恨又懼。昔日數敗於張順之手,還被他取了一個“右頑石”的綽號,讓他成了眾總兵之中的笑話,由不得他不恨之入骨。
但是,張順的奸詐、兇狠,讓他想起來有心有餘悸。
所以當初鄖陽巡撫盧象升試圖召集他們的時候,左良玉便果斷點拒絕了。
如今他聽聞張順待在葉縣和山西副總兵猛如虎對峙,心中稍安。這才敢主動出擊,給對面的賊寇一個顏色看看。
昌平總兵左良玉這邊一出兵,那邊李信馬上就知曉了。
原來他返回郟縣以後,擔心左良玉偷襲,早派斥候待在禹州城外不遠的新峰山上。
只要禹州城中官兵大軍一動,山峰上的斥候就能看的明明白白。隨即用旗幟通知山下斥候,然後快馬加鞭彙報於李信,自然是快速便捷。
等到李信得到訊息,便一邊派遣信使彙報於張順,一邊帶領麾下兵馬退往郟縣城西北的箕山營地。
原來李信除了武藝高強之外,還是個舉人,心思靈動,倒是個領兵的好苗子。
文化水平較高的他不但理解起兵法來更勝其他將領一籌,他自己私下裡也沒少翻看相關書籍。
所以,當初他攻打郟縣之初就考慮過如果遇到左良玉突襲,又當如何。
於是,他便把營寨立在郟縣西北的箕山之中。
當大明昌平總兵官左良玉滿懷希望的率領麾下三千精銳趕到郟縣城下的時候,只見城外除了大量血漬屍首以外,甚至連殘留的攻城器械都沒有發現。
劫後餘生的郟縣知縣、士紳連忙攜酒牽羊前來迎接。
等到左良玉被迎入城中,問詢了一番。這才知道原來早在幾個時辰前,賊人便突然停止了攻擊。
他們不但將差不多能夠帶走的東西皆帶走了,甚至連賊人的屍首都沒有留下來。
左良玉這才明白,原來城外更多的是守城一方的屍首。
他看著面前一個個喜氣洋洋前來敬酒計程車紳,聽著一個個誇耀自己威名赫赫,賊人望風而逃的溢美之詞。
一拳打到空氣上,差點閃到老腰的左良玉心裡沒有一點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