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初張順帶大軍東征洛陽以後,留守李際遇帶領五百精銳甲兵駐守登封縣城。

陳金斗便對李際遇建議道:“做什麼事情都要考慮長遠,不能等到火燒眉毛再著急上火,到時候悔之晚矣!”

“登封縣城雖好,一旦官兵大軍前來圍剿,義軍無有立足之處!附近少室山險要,不如尋一處安營紮寨,好歹有個根基。”

張順自起兵以來,已經多次當上“山大王”了。李際遇跟著張順混了這麼久,深知其中好處,便點頭同意了。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亦名“九頂蓮花山”或“御寨山”。只因少室山頂寬平如寨,分有上下兩層,有四天門之險。金末宣宗曾屯兵於少室山頂,抵抗元兵,故又稱為“御寨山”。

於是,李際遇在少室山所立之寨名曰“御寨”,亦有人稱之為“玉寨”。

那少室山位於登封縣城西北,共有三十六峰,其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觀林立。

主峰喚作連天峰,又名摘星樓,乃是嵩山最高峰。而大名鼎鼎的少林寺便位於山北五乳峰下,李際遇所立“御寨”正在御寨山以西。

只因此處有一處水池,喚作“小飲馬池”,適合義軍取水,故而立寨於此處。

此地雖然表面看似與少林寺不相干,其實雙方很快便起了齟齬。明末事情的少林寺不僅有七十二分院之說,更是在少室山上具有二十五座堂門。除此之外,還擁良田數千傾,武僧、佃戶不計其數。

再加上少林寺主持皆有朝廷欽命,更是和大明朝廷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在大明徵討東南沿海倭寇等戰爭中,曾多次抽調少林武僧參戰。更有少林武僧“三奇和尚”周友在正德年間因為多次立下戰功,被御封為“都提調總兵”,贏得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的名號。

李際遇自立了御寨以後,發生了麾下士卒多次和少林僧人起了衝突之事。

李際遇頗為憂慮,便對陳金斗說道:“我和少林寺的仇恨,除了你沒有人能夠知道了。本來我還想為了舜王大業,隱忍一二。沒想到如今我手握權柄,少林寺還敢辱我。當初我是聽了你的勸說,才加入舜王麾下的,如今不知你何以教我?”

原來這李際遇不僅與這少林寺有了新怨,尚有舊仇。李際遇家本就在嵩山腳下,往日雖然有些名氣,但是依舊是個農戶罷了。

那少林寺本就人多勢眾,再加上有朝廷做靠山,有武僧作為打手,擁有良田數千頃,雄霸一方。

自然有那不守清規戒律之徒欺辱山下佃戶百姓。這便是“有好媳婦的租好地,沒好媳婦的租壞地,沒媳婦的沒地種”之謂也。這直接導致嵩山山下的農戶兒子娶不到媳婦,女兒嫁不出去。

這也是為什麼李際遇一個普通農夫,為何能夠取了一房漂亮妻子的原因。

因為他家有幾畝薄田,不需要看那些少林寺和尚的臉色行事。李際遇的老丈人自然痛痛快快,趕快把自家女兒送到李際遇家,以免為和尚所辱。

那李際遇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董永遇到了七仙女,哪裡還不快活?沒兩年妻子就懷了孕,李際遇更是高興的一天到晚合不攏嘴。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有一天,他妻子回孃家,院子裡晾曬的麥子還沒有收完,就讓她單獨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