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夜襲營壘(第1/2頁)
章節報錯
人常說: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天長日久,總有疏懈的時候。
洪承疇雖然老於兵事,又早有心理準備,卻也被張順氣的夠嗆。
原來張順也知道若是當晚襲營,官兵早有準備。可是若是義軍不趁機做點什麼,眼睜睜的看著官兵把自己等人圍困起來,豈不是失了氣勢,跌了士氣?
於是,張順乾脆讓賀錦帶領了九百騎兵,攜帶了鑼鼓、鞭炮,分成小隊,繞道接近官兵營地進行騷擾。
洪承疇早已經設定了警戒。他將警戒士卒分為明哨、暗哨和追哨。
明哨顧名思義,明火執仗立於崗哨之上,謹防義軍偷襲。而暗哨則隱在暗處,一旦明哨被襲,暗哨可以及時釋放出警報。
而所謂“追哨”則是選調了部分精銳騎兵,衣不解甲,刀不離身,坐騎在旁。一旦有警,他們能夠及時翻身上馬,出營驅趕前來襲營、騷擾的義軍。
洪承疇佈置防禦天衣無縫,張順佈置的進攻亦精彩萬分。正所謂:“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那賀錦和賀一龍腦子一根筋不同,用兵反倒更為靈活多變。
得益於馬英娘軍校的建立,對義軍中低層軍官進行科學合理的培訓,導致義軍小規模作戰頗有章法。
五人為伍,五伍為隊,五隊為旗,五旗為司。這伍長、隊長、旗長和司長皆受過軍校訓練,對指揮作戰、金鼓旗幟等通訊手段皆熟稔於心。
所以賀錦便輕鬆的把麾下九百騎兵按照隊和旗進行分合變化。進攻之時,以五伍的小隊為編制,每隊共二十五騎進行騷擾。
一旦遇到官兵示警,有騎兵出營驅趕,轉身便逃。若是官兵回營,再轉回繼續騷擾;若官兵出來追趕,則和其他小隊進行聚合,形成以一旗一百二十騎或者數旗人馬,以多打少,趁機消滅對手。
初開始,官兵騎兵見義軍使出這種手段,還嘲笑對方“關公面前耍大刀”。
原來洪承疇麾下騎兵皆是三邊精銳,常年與襲擊騷擾邊地的“三大寇”:松寇、套寇、海寇作戰,小規模騷擾作戰,早已經如臻化境。
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義軍騎兵,騎術未必有他們高超,武藝未必有他們精熟,唯有這分合變化,以多打少甚為出色。
官兵對上義軍騎兵,往往是以多追少,追著追著突然面前的“賊人”騎兵聚合起來,反而倍於官兵。
再加上夜色朦朧,本就看不清人數、形勢,官兵騎兵常常因此吃了大虧。
剛開始,洪承疇只道一切皆在自己算計之中,安睡在大帳之內,不以為意。
結果沒想到營外鑼鼓、鞭炮聲不斷,時不時還有官兵被殺、失蹤的訊息傳來。這下子洪承疇就躺不住了,連忙翻身起床,命令士卒點燃了火把,照亮了營外之地。
一旦有義軍騎兵前來,便讓士卒箭矢、彈丸俱發,將義軍騎兵趕走了事。
只是如此一來,折騰了大半宿,張順只勞煩了賀錦麾下九百騎兵。洪承疇麾下四萬人馬,一夜俱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