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省總督洪承疇躊躇滿志的站在新安縣城之上,原本駐守新安縣城的賊寇正狼狽的向洛陽方向逃去。
一員頂盔摜甲、身材魁梧的將領不由上前兩步,恭敬的說道:“恭喜督師,賀喜督師,朝廷大軍一到,賊人如鳥獸四散,新安城不費吹灰之力,便被朝廷收復下來。”
“此戰多虧了白都司驍勇奮戰,奮不顧身,先登奪城。要不然,恐怕官兵還需要再折損些士卒,方有此功!”總督洪承疇微微一笑,倒也不以為然。
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一個小小的都司又懂得什麼兵法?
他這一次率大軍此關,便是要一舉攻下洛陽城,徹底消滅盤踞在河南府的“順賊”。
這小小的新安縣城才是開始,最關鍵的洛陽城才是他洪承疇必得之物。
為了萬無一失,他作足了戰前準備。
為了瞭解“順賊”用兵習慣,他特意命人尋找了之前先後兩次進行討伐張順的敗兵潰卒。
他這才瞭解到了總兵官曹文詔被據孟津以北,遂以無功;河南總督陳奇瑜則先折了京營,後失了曹文詔的支援,孤軍奮戰,隨即大敗之事。
思來想去,洪承疇認為“順賊”用兵最為狡詐兇狠,擅長利用地形地勢挫敗官兵,端的不可小覷。
但是這“順賊”卻有一樁弱點,那便是每次作戰都儘量速戰速決,不肯用官兵糾纏甚久。
其中緣由,洪承疇自然心知肚明:賊人既無根基,又無糧草,但以劫掠為生。故而不能久持,久持則不戰自敗。
所以這一次五省總督洪承疇非常贊同兵部尚書張鳳翼的看法,那就是“八門盡鎖,持重用兵”。
經過五省總督洪承疇透過書信反覆確認,他知曉如今鄖陽巡撫盧象升已經防守南陽,山西巡撫吳甡已經率眾駐守懷慶府,河南巡撫玄默已經佔據禹州。
如今四面羅網,八門已閉,自己又親率大軍佔據了新安。至此,從潼關往東,毫無阻隔,洛陽城已在自己兵鋒之下,我倒要看看這“順賊”有幾分成色。
當張順得知新安縣失守的時候,不由大吃一驚,不由暗道:“亂世王”誤我!
原來這新安縣由“闖將”李鴻基駐守,等到“闖將”李鴻基、“活曹操”羅汝才和“六萬萬有奇”,哦不對,是“八大王”張獻忠東征以後,張順便派遣“亂世王”負責駐守此地。
原本張順佔據洛陽城這許久,除了佔據了嵩縣城和部分盧氏地區以外,並未派兵對附近縣城進行攻略。
一來是義軍軍紀不好,以免壞了附近百姓性命和家產;二來是義軍始終面臨著軍事壓力,如今糧草暫時夠用,還沒必要做這些無用的工作。
只是自從張順知道五省總督洪承疇統大眾,大敗了以“闖王”高迎祥為首的諸義軍三萬餘人馬以後,張順便心中不自安。
他把這“亂世王”派駐此地。一來起到一個警戒的作用,以免有一天朝廷大軍突然出現在洛陽城下,義軍猶自不知;二來,未必沒有藉助此地暫時阻隔五省總督洪承疇進軍,隨即自己率領大軍支援,將他徹底堵在新安以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