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何以足食(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順見這四營義軍皆為異議,便乾脆將他們劃為四營,讓“闖將”黃來兒暫住新安,其餘三營與“亂世王”、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皆環城立營,以衛洛陽。
結果眾人聽到“大小曹”將軍亦已經歸降舜王,且駐紮在附近,不由臉色大變。甚至“活曹操”和“八大王”有拔腿而逃的衝動。
別看如今四營義軍合計堪戰之兵有八千之多,依照他們的估算,曹文詔只需要麾下三千人,便能把他們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若是舜王果然心生歹意,就這這裡火併了他們。然後,他利用曹文詔的力量壓制城外義軍,足以完全吞併其餘四部,到時候萬事皆休!
其實他們倒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現在的張順完全不需要進行風險程度如此高的行動。
這些日子在他和馬英孃的努力下,已經初步完成了軍校制度、軍校教材的編制和軍校班級的設定工作。
如今馬英娘所掌管的軍校,完全可以以“三日一伍長,五日一隊長,十日一旗長,半月一司長”的速度進行基層軍官培訓。
只要張順麾下糧草、餉銀充足,完全可以隨時隨地徵募嵩縣、盧氏二縣“毛葫蘆”,在半個月能訓練成型。
那“毛葫蘆”本就個人武藝出眾,稍加訓練便是一直堪用的強兵,張順哪裡還看得上這些心懷叵測四人的家當?
只是如今對張順來說,最缺乏的還是成長的時間罷了。能夠藉機拉攏這四人,暫且抵擋洪承疇一些時日就是賺到了。
到時候自己兵強馬壯,無論是其他義軍、官兵還是滿清,自己又何懼之有?
等到“闖王”“闖將”“活曹操”和“八大王”四人驚疑不定的離去以後,那張慎言便連忙諫言道:“主公,原本這洛陽城不過有五萬石糧食罷了,再收繳其他貪官汙吏家當,也不過六七萬石。”
“前番士卒吃喝姑且不提,僅目前義軍麾下六營一萬八千餘人,按照每人一年口糧四石計算,尚需糧草七萬二千石有奇。”
“若再加上他們這一萬五千餘人,我恐怕一年沒有十五萬石糧食,義軍恐怕無法度過這個難關!”
張慎言所言之事,張順如何不知?不過,他還是搖了搖頭,笑道:“張公只會做減法,不會做加法嗎?”
“義軍手中糧食再多,若是無法保證不被人奪取,又有什麼用呢?前些日子,我麾下只有五千人馬,吃食暫且勿憂,可是又有什麼辦法保證我們能活著吃到這些糧食呢?”
“我固知我軍糧食不足,已經命李百戶前往各地,催交王府田畝子粒和銀兩,年前當有所得。更備下銀兩,前往各地購糧,儘量滿足義軍吃食。”
“至於其餘之事,容後再議!”
張順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張慎言便不便再說些什麼了。
只是那呂維祺稍微猶豫了一下,對張順拱了拱手道:“我有一事,本不當說,只是舜王仁義,我於心不忍,又不得不說!”
張順心中不由納悶,這呂維祺素來如那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不知今日又是何事情?
本著忠言逆耳的心態,張順便點了點頭道:“說不說在你,聽不聽在我,你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呂維祺稍作猶豫,這才大膽的說道:“這些日子我與宋先生兩人深入鄉里,拜訪里長、鄉老,卻發現由於今年大旱,民多因為青黃不接,無以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