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張順表情習慣性反應慢半拍來,他的心思卻是素來敏銳。他心道:這個趙鯉子雖然能力進步很大,只是還是年輕,這種事情也能派人當面來說?

張慎言也吃了一驚,正要有所反應,卻不料張順對他輕輕搖了搖頭,自個接話道:“此乃我義軍盛事,福王殿下願意屈尊而來,我等歡迎尚且不及,哪裡能拒絕呢?”

“此事本不當福王殿下來說,本王理當親自上門邀請。只是從昨至今,諸事繁雜,顧不了許多,還請福王殿下見諒。一會兒麻煩張公幫我草擬個帖子,恭請福王殿下前來觀禮!”

張慎言聞言不由眼前一亮,心道:主公愈發心機深沉,這般事情竟讓他處理的滴水不漏!

“此乃我義軍盛事”一句,直接定性這件事情,福王作為大明王爺無權插手此事。

“本王理當親自上門邀請”一句,直接分清主客,點出你福王參加此事,不過是觀禮客人罷了。

“幫我草擬個帖子”則是給足了福王面子,尊其位而虛其權。直接向在座諸位表明,福王就是個招牌,洛陽城上下事務還是我舜王說了算!

在座諸位之中,除了張順,張慎言段位最高。其次為張都督、呂維祺、宋獻策和曹文詔四人。

特別是曹文詔作為“明季良將第一”,除了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外,政治觸覺不可謂不敏銳。像“降福不降順”這種胡話,他提都不提。

張順要是有能力壓得住局面,他便老老實實。若是稍露弱勢,他就會跳出來與你分庭抗禮。若是“西風壓倒了東風”,他就會伺機反客為主。

曹文詔見張順幾句話便把這件事輕易擺平,心中倒佩服的緊,暫時倒熄了其他心思。

眾人商議已定,隨即便騎著高頭大馬,穿了莊重的衣衫,大張旗鼓行走在洛陽幾條大道之上。

前面設了二十個大漢,手執鑼鼓,一邊敲鑼打鼓開道,一邊高聲呼道:“大明官兵無道,傷及無辜百姓。舜王仁德,念及百姓無罪。特意命人蒐羅城外屍體,葬於城外亂墳崗。立碑以祭,魂兮歸來!”

洛陽百姓昨晚已經隱隱約約聽聞此事,只是這時節民俗,素來喜慶厭喪。很多人只當做是無關瑣事,不甚放在心上。

如今城中鑼鼓喧天,好似之前馬英孃的戲班子前來表演一般,自然是吸引的人人出門張望。更有那七八十餘歲孩童,個個跟著後面大呼小叫,猶如逢年過節一般,熱鬧非常。

更不要說,那些小商小販,如同聞到臭味的蒼蠅一般,連忙挑起了擔子,緊隨其後,高聲吆呵道:

“糖葫蘆,糖葫蘆,又甜又大個的糖葫蘆!”

“糖人,糖人,誰買糖人!”

“麥芽糖啦,麥芽糖,粘著牙齒張不開的麥芽糖!”

......

好傢伙,不知道的,還以為洛陽城今天開廟會呢。

張順採用後世商家的炒作手法,第一時間便把此事鬧得滿城皆知。還真把麾下諸臣及城中士紳、百姓忽悠的一愣一愣。

這特麼辦個喪事,還能辦出來廟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