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是戰爭之神,張順雖然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是並不妨礙他想方設法把這些“新鮮的玩意兒”應用到戰爭中。

張順前世身為一個普通,平時也頗有點軍事愛好。只是他平時關注的是新式戰鬥機、剛下水的戰艦,乃至未來的殲星艦之類的玩意兒,哪個會眼巴巴的喜好幾百年前的“古董火炮”?

這些紅夷大炮之類的滑膛炮,對張順來說非常陌生,更不要說該如何在戰爭中使用他們了。

不過,不會用就慢慢摸索嘛!本著“多就是美,大就是好,口徑即是正義,射程即是真理”的想法,張順乾脆先鋪開數量再說。

對於一場交戰雙方戰兵不足一萬人的戰鬥來說,一方擁有百門大口徑火炮,對另一方來說簡直就是夢魘。

像戚繼光編制的標準車營,一營編制三千餘人,除去二百五十六門小口徑弗朗機以外,只有大將軍炮八門而已。

而孫承宗編制的車營,一營編制六千餘人,除去二百五十六門小口徑弗朗機以外,只有滅虜炮八十八門,大將軍炮十六門罷了。

明軍所用滅虜炮口徑一般在50至70之間,只能發射鵝蛋大小炮彈,亦是小型火炮。

由此可知,依照明軍車營編制,每三千人實際最多隻有八門大將軍炮可用。

而張順此次出戰人馬不過七千,卻擁有百門大口徑火炮,簡直具備壓倒性的優勢。

正如同騎兵出現以後,被天才的軍事家開發出“長途奔襲”和“甲馬具裝衝陣”兩種戰術以後,對原來的步兵戰法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

而張順無意中開發出“火炮集中使用”的戰法,亦是對傳統戰法產生了同樣具有代差的效果。

當官兵衝鋒到義軍百步附近的時候,李十安一聲令下,第一排火炮頓時噴射出來密集如雨的霰彈,無情的收割著當面之敵。

官兵陣前頓時籠罩著一片血霧,無數的身影在血霧中齊刷刷倒了下來。

張順站在高臺上,第一次看到火炮產生如此可怕的效果,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什麼叫“人命如草芥”。

義軍第一排在發射產生的強大後坐力之下,被推到了後面。而義軍第二排的火炮開始顯露出來,隨之而來的是第二波無情的打擊。

震耳欲聾的炮聲,如同生死判官在宣讀判決一般。閻王叫你三更死,誰敢留人到五更!

那無情的霰彈就是閻王的命令,死神的鐮刀,當面之敵如同活靶子一般,齊刷刷的又是大片大片的倒在地上。

他們或許身上穿著精良的鎧甲;他們或許有從小到大,練了幾十年的好身手;他們或許經歷過幾十場戰鬥,有著非常豐富的戰鬥經驗。

可是這一切都無法挽救他們的生命,火炮之下,眾生平等!

第二排火炮再度被後坐力推了下去,第三排火炮的導火索再度燃起。

幾十門火炮齊刷刷的排成一排,稍作沉默之後,如同鳥銃手發射鳥銃一般,再度吐出一道道火蛇出來。

這一回,很多人回想起來,都提到過,震耳欲聾的炮聲似乎都聽不到了,硝煙和血霧似乎也不存在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