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河邊鏖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曹變蛟部分士卒渡河以後,早已經派遣斥候居於高處警戒。當張順帶領騎兵趕到的時候,亦同時發現義軍的動靜。
官兵斥候連忙一邊拼命的舞動旗幟,一邊派遣騎兵快馬加鞭趕去河邊彙報。
好在河邊警戒之人沒有大意,及時的看到了高處斥候的示警。他連忙彙報給曹變蛟。
此次朝廷派遣了睦自強、曹文詔、張全昌三位總兵,這三人皆是善戰之人,被朝廷徵調前去宣大增援,麾下人馬皆有損傷。
曹文詔麾下大約只有兩千餘人,睦自強和張全昌各有一千五百餘人,合計兵馬倒也沒有出乎義軍預料,大概五千人左右。
當初張順承接了二當家“紫金梁”麾下的騎兵之後,實力已經超過了一鎮總兵官常帶人馬。
若是採取多鎮兵馬進行配合作戰,又往往互不統屬信任,不能形成合力。
所以張順對常常以總兵為獨立作戰兵馬的朝廷來說,確實是一個十分難對付之人。
好在那兵部尚書張鳳翼亦非浪得虛名之輩。當他知曉張順的情報之後,便向崇禎舉薦了這三位總兵。
此三人皆是英勇善戰之輩,特別是那曹文詔若是兵馬齊備,實力已不亞於張順多少。
張鳳翼藉助此三人因為抵禦金兵不力獲罪的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儘量避免了這三人互相推諉扯皮的毛病,想合這三人之力徹底奪下洛陽,剿滅張順。
張鳳翼想法雖好,這三人也頗有齊心協力之志。只是剛出山西,曹文詔提出集合三人麾下騎兵精銳,讓侄子曹變蛟親率趕往奪取孟津渡口,卻便起了爭執。
原來大明官兵步騎比例一般為七三開,三人麾下約莫有一千五百餘騎,皆是各自精銳、家丁。
如今曹文詔想把這些人馬收攏到自己麾下,其他兩人豈能容忍?
你是個總兵官,我也是個總兵官。雖然朝廷命你總督我們三部人馬,可是卻沒有說要讓我們把家丁精銳交付與你?
大家的家丁精銳個個都是吃雙餉,乃是三餉之人。大家養士數載,不是為了好看。乃是指望他們能夠身披雙甲,衝鋒陷陣,為自己等人奪取馬上富貴。
如今不要說你曹文詔,就是巡撫、總督亦不能如此行事!
曹文詔雖然下達了正確的命令卻無法執行下去,只好和睦自強、張全昌協商道:“順賊的兇狠,我們皆有耳聞。或許比不上金兵兇悍,恐怕亦非一般賊寇所能比擬。”
“如今這孟津渡口一旦為賊所得,我等進退不得,不能建功,豈不是罪上加罪?”
“我知二位信不過我,我麾下騎兵最多。我欲全部派於我侄子曹變蛟麾下。二位再各出一百五十騎,湊足千騎之數,先奪了這孟津渡口再說。”
“只待大軍渡河完畢,再行還與二位不遲。我曹文詔絕不貪圖二位人馬,更何況此輩皆是二位親厚養育而成,我豈能一言而決哉?”
總兵官睦自強和張全昌又私下商議了半天,覺得若是自己兩人不出點血,確實無法洗脫罪名。他們只好各自派遣親信領了,跟隨曹變蛟去搶奪孟津渡口。
那曹變蛟實際只領了曹文詔麾下騎兵七百人,睦自強和張全昌麾下各一百五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