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竟是失散多時的趙鯉子,元老趙魚頭的孫子。

原來當初義軍被圍困在懷慶府附近要暗渡黃河,以求一線生機。只是河上船隻全被官府或損毀了,或收繳了,或看管了,義軍不得渡河。

那趙鯉子主動請纓,寒冬臘月,夜渡黃河去尋那“河神”黃守才,希望藉助此人威望和關係找來一批船隻助義軍渡河。

趙鯉子勞苦功高,日夜不眠方趕到了偃師尋得了黃守才,找來了大量漁船。

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當夜寒風大起,氣溫驟降。那黃河是夜結冰,義軍趁機渡河攻入河南岸的澠池境內。

義軍藉助這股寒潮絕地求生,轉危為安。而那趙鯉子和黃守才就被這鳥天氣坑慘了。他們的船隻被河面的結冰凍的前進不得,亦後退不得。

事關義軍身家性命,當時趙鯉子不知道義軍已經有了渡河辦法,不由大為焦急。

反倒黃守才甚有經驗,不由笑道:“此吾等不幸,乃舜王之大幸也。只此一夜,河水必定結冰,堪堪可渡人馬,卻不需要我等船隻了。”

雖然這時候義軍解除了危險,趙鯉子和黃守才他們的危險卻來了。他們深知自己等人若是被官兵所偵知所在,眾人皆是通賊的死罪。

無奈之下,黃守才只好對跟隨而來的船伕說道:“大夥都散了吧,這次是我老黃坑了大家,還請大家見諒。只是如今船隻皆留在這黃河之中,犯了官府的禁律,若不棄了船隻,我們皆在劫難逃。”

眾舟子聞言皆大聲道:“‘河神’說哪裡話?前番黃河氾濫,後來朝廷又下了禁令,片板不得入水。我等衣食無依,若非‘河神’救濟,我們早已經餓死岸邊了。

“如今莫說跟隨你做這犯禁之事,哪怕是‘河神’想把皇帝拉下馬,我們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更不要說只是棄了區區船隻罷了。”

黃守才聞言又感動,又愧疚的說道:“諸位謬讚了,這些錢財本是舜王所助。若非舜王仁義,我渾身上下都是鐵,又能打幾根釘?要謝大家就謝舜王吧,我黃守才當不得大家如此。”

眾人聞言紛紛感慨道:“這舜王是個好人,我們‘河神’也是個好人,與我們都有救命之恩。我們感激還來不及呢,又哪裡有什麼不滿呢?”

“不要說這是舜王的事情,就是別人的事情,但凡‘河神’說一聲,我們亦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黃守才見大家沒了意見,這才讓大夥各自返回偃師家中,而他則和趙鯉子一道,前去尋那舜王。

兩人沒有馬匹,更不能乘船,只得步行一路向西,前往澠池尋找義軍。

結果兩人沒想到兵貴神速,等到他們趕到澠池的時候,義軍早已經散去。

兩人多方打聽,有說去陝州、靈寶,有說去了宜陽、永寧,還有說去了伊陽、汝州的。

他們沒有辦法,又逐個尋了,皆有義軍路過的訊息,卻也都不能確定哪一路是舜王的隊伍。

好在趙鯉子擔任侯正頗久,頗為擅長從蛛絲馬跡之中尋找蹤跡。他對黃守才說道:“眾義軍之中,唯有舜王最仁,必不會劫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