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的鳴冤鼓響了起來,沉重而有有力。義軍諸統領也算久經戰陣之人,早已對過指揮口令。

他們聽聞了中軍鼓聲響起,便依令敲起了小一號戰鼓,命令士卒向前。

士卒們踏鼓而行,三步一喝,五步一呼,如牆而進,聲勢震天。

鄧玘遠遠望到義軍陣型,也不由憂心忡忡。他暗想:這舜王到底是何許人物?本來一盤散沙似的流寇,怎麼到他手中卻有了幾分官兵的氣象?若是此次不能剿滅此僚,他日定然威震天下,成為一方巨寇!

由於官兵被義軍數挫其鋒芒,鄧玘心憂官兵士氣。連忙看了一下麾下士卒狀況如何,果然見麾下官兵皆面帶懼色。

鄧玘也連忙下了擂鼓助威,使士卒高喊“虎虎虎”,以漲氣勢,對抗義軍的威壓。雖然官兵仍然被義軍壓過了風頭,好歹驅散了心中的一些陰霾。

這時候,雙方的斥候已經開始交上手了。中國傳統軍陣多少大型方陣,不到接戰之時,不輕易展開陣型。

由於陣型第一列的遮蔽,雙方很難從正面探得對面陣型虛實,這就需要雙方斥候繞過陣型正面,到側面甚至是陣型後面去觀察對方陣型如何佈置,以便主將猜度敵人接戰以後如何變化陣型。

前次左良玉派人來到陣前挑戰的時候,之所以被張順鑽了空子,繞到背後發起了突襲,就是未來得及探尋明白張順的陣型。

當時雙方接近以後,面前都是人山人海,看不到陣後有什麼變化。張順便趁機帶領陣後騎兵從側面繞了過去,打了左良玉一個措手不及。

鄧玘這一次雖然打定主意,不與張順進行決戰。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打仗這事也不是一廂情願之事。你不欲戰,若敵人發起進攻,未有守住,方可不戰。

所以,鄧玘利用手中的書信拖延了一天,便是讓麾下士卒準備拒馬、車輛等物去了。

等到鄧玘大軍到達預定地點以後,距離張順營地尚有一里左右,便停下了腳步,讓士卒取出備用的拒馬等物擺放著軍陣前面和兩側,以作防禦之用。

而鄧玘中軍這時候早分出二千人馬,帶著藏於陣中的車輛於陣後半裡左右的位置佈置起來。

這些車輛都是用普通的太平車改裝的偏廂車,所謂“偏廂車”是相對於“正廂車”而言。正廂車除了車把處,三門設板,而偏廂車唯有正面和一個側面設板,專門為了列陣而制。

鄧玘為了在此設營,以便黏著張順義軍,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這邊鄧玘偏廂車圍出營地雛形,那邊“革裡眼”早已彙報到張順手中。張順接到塘報,不由皺著眉頭,心中還在納悶鄧玘這廝到底要做什麼。

好在宋獻策反應較快,趕快提醒道:“主公,這鄧玘看樣子是想在跟前立營吶!”

“立營做什麼?”張順下意識問道。

“以為持久之計!”宋獻策雖然不懂兵法,更不懂什麼“貼上去”“黏上去”之類的概念。好在他是個明白人,見對方立營,便知道官兵肯定不會想迅速和義軍分個勝負。

這時候張順也反映過來了,感情鄧玘這廝要和自己打“持久戰”?張順本就負責義軍一半糧草,心疼錢糧的緊,哪裡容得下他如此“坑人”?

於是,他連忙下令道:“命令全軍,向前推進,壓迫官兵大陣。‘左金王’率麾下騎兵出擊,繞到官兵陣後,騷擾官兵立營。劉成率麾下騎兵接應,視情況或遮蔽戰場,或支援‘左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