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本《數學年刊》,溫少彬內心有種深深的震撼。

一般而言,《數學年刊》是在每一年的年底才會有訊息傳來。

可以說,除了獲獎者能提前知道之外,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而且,就算是獲獎者也只能知道屬於自己的論文被選上了,其他獲獎者的論文是看不到的。

換句話說,這本《數學年刊》既然能出現在這裡,那就意味著上面有一篇屬於他們華夏數學家的獲獎論文!

想到這,溫少彬不由得目光火熱的看向那封信。

“老師,難道說……林宇先生的那篇複數領域上的黎曼猜想證明登上了數學年刊?!”

&nr林時,語氣中帶著興奮和激動的看向陳省身老爺子,問道。

論文強度能上數學年刊的,而且還是姓林的數學家,恐怕除了現在風頭正盛的那位,就再也沒有人了。

面對溫少彬的詢問,陳省身老爺子並沒有回答,因為此時的他,正和丘成同老爺子互相爭吵的搶奪著《數學年刊》。

“老陳,你讓我來看數學年刊,你去看那封信。”

“拉倒吧你,還想讓我背黑鍋,我可真是謝謝你。”

“放心,你比我大,就算林宇那小子知道也不會說什麼。”

“放屁!那你還比他大,你怎麼不去拆信封。”

………

看著兩位老爺子如同小孩爭奪心愛玩具一般的搶奪《數學年刊》溫少彬在回過神來後,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這兩個加起來快兩百歲的老爺子竟然為了第一個看《數學年刊》這種小事都能吵起來,還真不愧是老小孩…

“老師,丘院長,要不你們兩一起看,怎麼樣。”無奈的搖了搖頭,溫少彬輕咳了一聲,認真的說道。

聞言,原本搶奪《數學年刊》的兩位老爺子頓時停下了手上的動作。

他們異口同聲的輕哼了一聲後,很是默契的一人拿著一半書,仔細的翻看了起來。

這本《數學年刊》很薄,而且和完全版的《數學年刊》不同,它上面只記錄了他們提交時的論文,以及論文後面,那來自普林斯頓其他頂尖數學家的各種數學分析和評價。

二十分鐘後,兩位老爺子意猶未盡的將這本《數學年刊》全部看完。

“嘖嘖,沒想到德利涅他們對林宇那小子的評價會這麼高,竟然給出了完美。”

看著論文最後面的那六條評價,丘成同老爺子嘖嘖稱奇的感慨說道。

“這是一篇完美的,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尤其是以量子力學來論證複數領域上的黎曼猜想,這對於以後徹底論證黎曼猜想有著超前的意義。”——普林斯頓大學,德利涅教授。

&nr林,恭喜你開創了用量子力學論證黎曼猜想的先河。”——法爾延斯。

.....

一連串的評語幾乎佔據了一整片的篇幅,尤其是其中大名鼎鼎的編輯德利涅教授。

要知道,德利涅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普林斯頓的課堂上,都是出了名的毒舌。

他絕不會允許論文上、或者是課堂上有任何一點兒錯誤的出現,如果有,他會毫不留情的當場指出。

然而,此時此刻,德利涅對林宇的這篇文章,竟然沒有絲毫的問題,甚至還用出了“perfect“來形容。

這在德利涅的編輯生涯中,僅僅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給菲爾茲獎項的獲得者,華夏最年輕的,年僅四十五歲的五級數學家陶哲軒,第二次就是給現在的林宇!

而陶哲軒是什麼人?

他從兩歲起便是展現出來了高超的智商,不僅非常早慧,而且對數字異常的敏感。

他三歲讀小學,然後因為天賦異稟,接連跳級,八歲就讀中學。

而在升入中學的陶哲軒,在數學方面的進展非常迅速,都已經可以跟大學生一起上數學課了,對此,他的父母很是頭疼。

所以他們聯絡了米國著名的數學家,普林斯頓的教授費弗曼,本意是想向費弗曼諮詢一下該如何進一步地培養陶哲軒的數學天賦。

可令陶哲軒的父母震驚的是他們不僅收到了費弗曼的回覆,還收到了遊學邀請。

於是一家三口來到了美國,在遊學的過程中,8歲的陶哲軒見到了費弗曼,兩人進行交談會後,費弗曼發現陶哲軒的天賦實在令人震驚,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