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看透的人少,而是,看不透比看透利益來的大,那誰還願意承認看透了呢?王百年,方剛才那番話可是你自己的想法?”

王百年趕忙擺手:“那不是,這不是小書昨天給我講的嗎?不然我還跟外面的人一樣,討厭那姜大人呢!”

甘順有些無奈的搖搖頭,惋惜的看了一眼小胖子,可惜了,原來是借花獻佛,否則他不介意再收一名關門弟子的。

——

縣衙內,

姜東姜西兩人坐在上座,下面是被關在屋子裡的閱卷人,大周為了防止作弊,早在二十年前就採用了封閉名字的閱卷方式,且是流水式閱卷,一位先生只負責給一道題評分。

也不知是因為臺上坐著的是大理寺的人,還是因為夏天到了,衣裳穿的輕便,這一次的批分倒是比以往快了許多,短短兩日,就將所有的試卷給批改好了,由專人來稽核加分,最終核算在六十以上者,便可放在一旁,六十以下,則放在一旁的筐中,張榜那日放在榜下,若是對分數有疑問者,可自行翻找試卷批分。

“大人,如今分數已出,共有七十一人合格,您看……”

要知道,山河縣往年的院試成績,及格者皆是一百左右,甚至被省城讀書人戲稱為秀才的搖籃,如今一下子比往年少三十人,怎能不讓人懷疑以往秀才們的真材實料?

姜西顯然是知道這份成績的,聽到這話微微皺眉,說話的人低垂著頭,只恨不得自己不在這屋子,只是,他那兒子可是縣裡走出去的秀才,眼瞧著明年就要在省城參加鄉試,若是這次的人數太難看,只怕兒子在省城也不會好過。

“擇八十八名過線。”

此話一出,屋裡所有評分人都暗暗鬆了一口氣。

不管那些書生怎麼非議,總算是保住了最後一絲薄面。

“大人,還有一事,有兩份考卷,評分相同,擇誰為榜首,我們這幫老傢伙略有分歧,只希望大人能夠點出榜首。”

這事就純粹是為了賣個好了,點出一名院試榜首,這可是難得的體驗,說不準,還能點出個狀元郎不是?

姜西瞥了一眼那兩張考卷,

這次的文章題目是,今年春雨過多,有何感想,

大部分人的文章都是抒發情感,感嘆一下縣城外的河堤,讚揚一番春雨下的好,溼潤了土地。

只有這兩人的文章,是純粹以防範春雨過多導致的災難而寫。

其中一篇是擴寬河道,修高河道堤壩,屬於中規中矩的手法,

另一篇則是修建水壩,將下游的河道水流給截斷,以此防止河水蓋過土地,盛夏時分又緩緩開啟水壩口子,用水流的湍急來帶動磨盤。

文章字數有限,寫這篇文章的人並沒有展開說說,那水流如何帶動磨盤,

這就是兩邊的爭論點了,一方認為這是可行的,這篇文章堪稱一絕,不僅可解決春雨過多,甚至能夠安穩度過一年四季,

另一方認為這篇文章純屬胡謅,還是那中規中矩之文更為有可行性,甚至與那工部最近幾年的文章有幾分相似。

姜西想到工部那幫不苟言笑的老頭子,

素手指向那篇天馬行空的文章,看向拿著試卷的人道:

“總要鼓勵鼓勵年輕人才是,不是嗎?”

“是啊是啊!”

“應當如此。”

“不愧是姜大人!”

瞧著這幫一把年紀了,還在拍著生硬馬屁的考官們,姜西有些索然無味,一邊走出房門,一邊揮手道:

“大家都辛苦了,早些將名次排好,也好早些回家團樂。”

身後考官們齊聲道:

“是的,是的。”

姜東緊隨著她身後走出房門。

“姐,就這麼樣就點了榜首了?”

姜西停步站在屋簷下,微微抬頭,看著那園中已經掛滿了嫩葉的小樹,淡淡道:

“吃了人家一頓飯,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