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邱木笑著點了點頭。

《流浪藍星》也算是他第一部在春節檔上映的電影,自然需要好好打磨一番。

11月底。

《流浪藍星》正式殺青,劇組一片歡呼雀躍之聲。

殺青宴之上。

一群人都不禁默默討論。

“你們覺得,邱導這部電影,能取得多少票房?”

“保守估計,30億起步吧。”

“不,我覺得少了,大概得有著40億。”

一時間,所有人都感覺有些激動,40億,一個多麼讓人嚮往的數字。

結束了拍攝。

接下來便是最關鍵的特效製作環節,對於《流浪藍星》,算上新合和夢想城、以及其餘的出品方、廣告方,東方影都的補貼資金,累計投資高達5.8億,其中,有著將近三分之一的資金全部投入了特效上邊。

金錢不一定代表品質,但,品質肯定需要更多的資金。

至於本區特色,演員高片酬……?在邱木的電影裡,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個畸形現象,現在已經迎來了窮途末路。

以至於。

本區現在的諸多明星們表示。

拍電影,遠不如拍電視劇收入的多。

以好萊塢的電影投資的簡易演算法來講,他們屬於典型的三一制,製作、宣發、拍攝片酬,三分天下。

甚至。

對於好萊塢的一些大導,他們玩特效,那都是自己開發專屬於自己的系統,妥妥的燒錢之作。

其中。

尤以卡神為最。

以至於很多人表示,卡神不是一個導演,而是一個技術狂魔,《阿凡達》經典麼?當然。

但為什麼如此經典?

絕對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情,而是因為它開創性的電影技術。

當然,其實這也不怪本區。

本區電影將近90%的收入渠道便是票房。

一旦翻車,便代表著血本無歸,不同於美區、西區,DVD發行都可以賺得一筆大頭收入。

也就最近幾年。

隨著網路影片平臺的崛起,電影的收入方才有著其他的可能性。

環境決定一切。

只希望,這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差,不然,電影這玩意,大概還得繼續沉默。

哪怕是電影扎堆。

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