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站起來,不許跪(第2/6頁)
章節報錯
邱木的電影,現在不缺資源……因為,他自己已是一個金字招牌,除非,他翻了車,並且很多次,不然,這個名字便是票房的保證。
“嘿?”
邱木覺得,他依然得討點彩頭。
“你可不能厚此薄彼,我這也算是為電影工業化發展進行著推動,你這邊,該有的政策支援可不能少。”
“你這可一點都不符合你的藝術家的風範,更像一個商人。”
“自己家的電影,我當然得要點好處。”
邱木表示,自己依然是個俗人。
“你放心。”
韓覺平笑著點了點頭。
“只要電影足夠優秀,該有的優惠政策自然是少不了你的。”
放下手機。
邱木方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別問什麼是開綠燈,專項資金、納稅比例、以及,關於稽核……不然,看看《紅海行動》,那場面擱外國,都是妥妥的R級片。
過審奇蹟當如是。
當然,其他電影除了羨慕,也沒別的辦法,這是先天性的題材優勢,羨慕不來。
……
……
在邱木這邊著手準備《流浪藍星》的第三天,網路之上,關於科幻的討論依然如火如荼,甚至,在一些妖魔鬼怪的蹦噠之下,更顯激烈。
至於妖魔鬼怪是誰?
公知,瞭解一下?
公知,全稱公眾知識分子,而這些知識分子之所以發揚光大,少不了一些南方報系的推動。
例如,《南方人物週刊》第七期特別策劃“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算是第一次將公知這個概念搬上舞臺之中。
作為一個原本是褒義的詞彙,這些年,在網路上早已變成了一個貶義詞,原因,大家都懂。
而爭論的本身,來源於一位任職於X大學的影視專業教授,微博大V方教授的一篇文章,標題為:為什麼東區無法誕生優秀的科幻作品?
洋洋灑灑寫了將近幾千字,全方面數落著東區科幻的困難之處,開頭,倒也合情合理。
闡述了一番東區缺乏著電影工業的弊端,但,後邊的那番言論,則顯得有些惡臭。
“事實上。”
“在我看來,我們東區科幻之所以一直處於弱勢的另外一個核心的因素,全在於我們東區人缺乏足夠的科學素養,這是基本教育的缺失……”
簡單地總結一下。
這位大V的觀點便是,東區電影不行,因為,比不上美區的成熟電影體系;東區的電影人才也不行,因為,缺乏足夠的電影教育、人才培養。
且。
東區的科學素養也不行,不像美區,大部分的人都具備著極高的科學素養,順便,引用著不知道哪裡的野雞資料,用來論證。
話裡話外。
充斥著一種美區牛B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