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瞬間真香(第1/6頁)
章節報錯
眾所周知。
邱木在音樂上的造詣甚是深厚,別的不提,單論《土耳其進行曲》昔日那橫掃聯邦的成就,便足見邱木的才華,古典代表著藝術,流行代表著文化,這兩者……邱木在東區都不缺少。
而對於音樂。
徐洪澤混圈子這麼多年,自然也是認識著不少所謂的音樂人。
音樂這玩意,作為一門藝術,論鄙視鏈可能比電影更甚,早在200多年前,肖邦便曾鄙視同齡人舒曼,批判他的《狂歡節》不算音樂。
聽爵士的鄙視聽布魯斯的,聽布魯斯的鄙視聽搖滾的,聽搖滾的鄙視聽民謠的……
即便是撇開流行樂,拿鋼琴舉例,網路熱門鋼琴曲都屬於工業垃圾,理查德·克萊德曼這樣的通俗鋼琴家勉強入流,屬於小布林喬亞的審美,並無多大技巧,亦處於鄙視鏈的底端。
通俗鋼琴不上臺面。
阿格里奇,齊默爾曼這樣的女神、男神才屬於高雅。
至於朗朗。
擱現代,論實力自然也屬於一流水準,但,知名度太高……所以,在鄙視鏈中得往下挪一挪。
足見。
音樂圈的鄙視鏈,屬於常態。
常態且有些荒謬。
很多時候,鄙視鏈這玩意向來屬於一群自詡精英的人們單獨拎出來的自傲,而這一精英認識的一個顯著特徵便在於小眾。
擱邱木身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他曾經認識一個科幻迷。
在《三體》沒火之前,他對於《三體》充滿著讚美之聲,後來,《三體》火了……他默默地端出了澤拉茲尼,感慨《光明王》才是真正的科幻神作,劉慈欣在澤拉茲尼面前,只能算作晚輩。
足見,有些人在意的只是自己獨特性。
因此,搬出一位大眾不熟悉的人名,有利於滿足自己的裝B心理。
當然。
類似於“抖音神曲”這般的真正的無腦歌,該批判的還得批判。
審美可以有著多樣性。
但,審美不能太惡俗低俗。
對此。
徐洪澤在事先,一直有所擔憂的都是……邱木如果創作了一首不那麼契合春晚舞臺的歌曲,該怎麼辦?
來自於邱大藝術家的高傲,讓徐洪澤有些小小的擔憂,春晚的舞臺講究老少皆宜,藝術性在此並非是關鍵因素。
關鍵還得是喜慶、歡騰、祝福。
至於什麼複雜的曲調變化、富有深意的歌詞表述,那都不屬於春晚舞臺上的重點。
縱觀春晚幾十年。
對於歌曲的選擇都更看重通俗易懂的歌詞,朗朗上口的節奏,這屬於常規設定。
而現實中。
&no。
徐洪澤覺得,他心中所構建的那個高高在上的天才藝術家的形象迎來了崩塌,塌得很迅速。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