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為新時代奏樂(第1/6頁)
章節報錯
2月份的柏林。
天氣其實略有些寒冷,對於伊利亞,他用來克服著寒冷的最佳方式,大概便是抱著他那個合金酒壺,大口喝上威士忌,畢竟,作為楚門專案的駐紮地,蘇格蘭,那可是威士忌的沃土。
裹上厚厚的羽絨服,邱木和夏季兩人在柏林簡單地逛了逛,沿著主競賽的Berli周邊,街頭巷尾其實已然能看見諸多和電影節有關的裝潢。
象徵著這裡即將展開的慶典,當然,還有著商家們的狂歡,從商場到街巷,電影節的宣傳鋪天蓋地。
不得不講。
電影節當真是一個促進旅遊收入的好生意。
18日。
電影節正式地拉開了序幕,電影節的開幕式並沒有落幕式來得那般星光璀璨,但,紅毯,依然是那一條紅毯……
引無數明星盡折腰。
如果可以。
大家停留的時間貌似還可以長一點,在這裡,得說明一下,其實希望在紅毯上多蹭蹭的女明星們,遠遠不侷限於本區。
擱前世。
日本的水原小姐,便有著在戛納上賴著不走的先例,論尷尬程度,大概並不比一些譁眾取寵的人們遜色。
所以。
毯星,其實並非是本區的特有文化。
放全球,大家都類似。
而除了紅毯之外,最讓人期待的自然便是伊利亞帶來的開幕電影《楚門:娜塔莎》。
伊利亞擱在西區,那也是一位有名有姓的文藝片大導,再加上“楚門”這個頭銜,話題度滿滿。
嗯。
要知道。
《楚門的世界》放在西區的受眾面大概比東區還要高上幾分,畢竟,搭上“自由”兩字,這可是西區人民最為青睞的主題之一。
整部電影的片長長達3個多小時。
這個片長時間放在這個年代顯然是足夠驚人的,碎片化的時代早已分割了人們對於其他事物的關注時間,在此,將3個小時放在一部電影裡。
似乎顯得有那麼幾分奢侈。
而。
用伊利亞自己的話來講。
“如果不是為了滿足觀眾們對於時間的吝嗇,還有著評委們的意見……這部電影的時間遠可以更長更久。”
對此。
邱木只有表示默然。
大多數影評人對於這部電影所懷抱著的期待,全在於這一場真實的楚門秀,伊利亞所陳述的,長達700個小時的35毫米膠片素材,4萬套服裝,前後超過1萬名的臨時演員……
社會性質、權力波動、人類情感,以及暴力等主題,都藉由影像散佈在視覺復刻的記述中。
這便是伊利亞的目的。
總得來講,聽上去,非常地藝術。
但,電影的本身,可能並沒有那麼藝術,相反,可能會讓很多人引發一些生理性不適。
因為。
當人們在電影中看到更多挑釁性和侵略性的畫面,這種知道它是真實存在的時候,它帶給人的震撼性,無疑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