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半島人民的朋友(第1/3頁)
章節報錯
在半島。
電影的票房計算方式其實和我們常見的利益計算有些些許的不同,半島,採用的是觀影人次票房計算模式。
因為,在半島採用統一票價,任何影院的票價基本上約為8000半島幣,換算成東區貨幣為40元一張票價。
所以。
觀影人次在一方面保留著電影票房的公正性。
而,《殺人回憶》在03年上映,觀影人次約為525萬次,而韓國總人口約為5200萬,等於,每10個韓國人中,便有一個看過《殺人回憶》。
而在半島。
半島的總人口和韓國相差不大,5500萬左右。
在此。
電影的首映場直接呈現著爆滿的勢頭。
尤其是在華城及周邊地區,該電影的上座率高到離譜。
對於,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來講,華城的陰影便是一個時代的恐懼。
在56年期間,連續10起的案件,2萬嫌疑人接受調查,200萬警力部署,其引發的恐慌,不言而喻。
不得不講。
邱木這一次也算是吃到了一次半島的時代紅利。
“我真的沒想到,邱導對於我們半島的認識,甚至,遠比我們半島的很多人都要深刻,他拍出了那個時代的恐慌。”
“電影的最後一幕讓我不寒而粟,普普通通的長相,但,沒有人知道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裡,究竟有沒有藏著一個惡魔。”
“一部打破了常規懸疑題材的電影,雖然,我原本很討厭標題黨,但,這一次,我覺得覺得,那些吹捧著半島最好的電影的標題黨們,沒有毛病。”
“病態的時代,病態的兇手,落後的時代,落後的方式……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才導致了華城這個案件,而邱木,僅僅用一部電影的時間,將這些表達地分外充分。”
“他真的是一個電影天才。”
半島的網路上,關於這部電影的口碑可謂是呈現著爆炸式的增長。
無數人主動地推薦著《殺人回憶》。
嗯。
沒有兇手。
有時候,可能遠比擁有著一個兇手,更加讓人震撼。
因為,這個世界便是如此,人類發明瞭如此多的刑偵手段,可,有時候,真正的真相依然會從無數人的眼皮底下溜走。
畢竟。
現實不是推理小說。
在第二天的時候,《殺人回憶》的觀影人次便已一騎絕塵,遙遙領先。
按照這個漲幅,電影的首周的觀影人次,將達到了300萬人次,換算成東區票房,約等於1億2千萬。
CJ娛樂的負責人不禁笑得嘴都合不攏。
對於資本,能帶領他們謀取利益的導演,即便是貢著,也無妨。
當然。
這對於半島的很多導演們來講,便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
他們表示很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