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電影的得獎可能性是能夠進行預測的。

電影節的自身屬性、歷史背景、包括,評委會的口味,這都是參考價值。

並且,我們還可以從歷屆的得獎電影來研究,縱觀前世金棕櫚,戛納喜歡反叛,對當下狀態的懷疑和不滿,從內容形式上的進行著反傳統,為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甚至,多探討深層次的哲學、人性命題。

《計程車司機》《低俗小說》《霸王別姬》……大多如此。

這裡,補充一下。

電影節和電影獎項,其實不是同一個概念。

電影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展示電影,持續時間約為1周2周,往往分為很多種單元,以戛納來講,主競賽、一眾關注、導演雙週、影評人週……

當然。

除了主競賽之外。

其他的基本上都屬於龍套,關注度沒有可比性。

4月初的時候,邱木接到了來自於戛納方面的通知,告知他《楚門的世界》正式入圍,順便,組委會準備將這部電影作為開幕電影。

對此。

邱木自然是欣然同意。

順便。

中間還發生了一個饒有興趣的小插曲。

打來電話的小夥子,分外熱情親切地對邱木的區籍表達了關心。

“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邱導,不知道,您是否是一位東區裔的西區人?”

結束了拍攝,他在蘇格蘭停歇了幾天,便返回了東區,他覺得,自己需要好好補充一下元氣,避免真的落得一個30不到,人以禿頂的悲涼境地。

保溫杯裡泡枸杞?

這都是基本操作,除此之外,早睡早起,鍛鍊運動,一樣沒落下。

“好傢伙。”

“你這個人,一言不合,便喜歡搞一個大事情?”

姜藝在得知了邱木的電影入選主競賽之後,一臉地驚詫,感覺身邊有著檸檬在圍著他打轉。

酸。

真酸。

這人與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你想參加?”

“當然想,誰不想?”

姜藝瞪大了眼睛,對邱木輕描淡寫表示憤慨。

“這也簡單,你出個一兩萬,就能收到邀請函,這有什麼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