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漢帝們的存在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但他們在世上依舊留著一些痕跡。或許他們成仙的媒介,就是承露盤,加上大漢的氣運之類?大致是這樣的吧,只是我過去的一些無聊想法,不然歷朝歷代,皇帝想要修行是很簡單的事情,畢竟沒有人比他們掌握著更大的天下資源了。”

百年就可成就一人?

姬象心中嘀咕,那這樣說,四百年大漢,真正亡滅應該是在漢獻帝禪讓魏文帝的時候,可漢武帝並非開國之君,假設他是第一個在承露盤上成仙的....畢竟漢武確實是有隨西王母仙去的傳說,那後面還能出兩個漢帝,而最後一個藉助這承露盤成仙的,因為漢朝已亡,第四個百年不足,所以成仙者恐怕不是漢帝吧.....

這個想法,也就是在腦子裡閃爍了一下。

漢朝有些奇怪的隱秘,譬如現在的漢仙大量復活,潞王手中拿來可以製造日華的承露盤碎片,東方朔、董仲舒、攝摩騰、竺法蘭、張道陵,眾所周知四大天王有五人,而這五個人無論是最早的東方朔還是最後面的張道陵,都是第一批進入裡山河的人,而且無一例外,雖然時間跨度頗大,但他們都是漢人。

亥神君在講關於儒教的東西:

“儒教是有自己的神國的,只是非常的神秘,在人間的典籍中都描述的都不甚清晰,以至於僅有的一個詞彙還被佛道之言所替代。”

“在過去,稱為彼岸世界,意為渡過河流的含義。在漢時則叫做昭明世界。在當世叫做太虛世界。”

關聯到太虛二字,使姬象提振些許精神。

不過世上有太虛二字的東西很多,太虛世界,聽起來像是浮黎世界的對照,像是影子一樣....

“但不管是哪一個世界,有一個稱呼自始至終未曾變化,儒教神國所在之地,彼岸也好,昭明也好,太虛也好,都統一稱為皇天。”

“禮記有云,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漢時人曰: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皇天。”谷鬝

“所以說,裡山河的儒聖王朝,我個人猜測是漢朝未絕,但是為何不在人間繼續傳承,那就不知道了,最尋常的猜想是他們的天命已盡,再加一些思考,或許是他們各自的狀態不行吧,也可能漢帝們成仙了就不想著人間的事情了,畢竟裡山河那是古代所謂的天界啊。”

“上了天界的人,怎麼還會管下界的事情呢。”

姬象:“天心呢,說說天心怎麼讓你在意?”

亥神君這便道:“正是要說到這裡呢!王朝變遷時,儒、佛、道、方士,這三教一流,會各有一位天心出現,靠近人間,看顧歷朝歷代的變遷,一旦王朝更迭,天心就會同樣進行更換,他們看顧每一個時代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為了達成某件事情而監視,或間接的插手人間的紛爭,就像是那些古籍之中所描述的一樣....”

“仙人,在真君、天尊之下,為其侍衛,奔走四方。那古代的神圖壁畫上,真君、天尊的出行,身邊總有許許多多隨駕而走的無名仙人,不是麼。”

當今之世,表山河沒有可以維持仙人形神的力量,表裡山河的割裂也自然嚴重,仙人不能下降,下降必損道行形神,甚至不能再重新回去,這都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包括表山河的仙人也是一樣,張三丰過了幾百年,都已經返老還童又重生了好幾次,在當今的這個大環境下,長久駐留在表山河的仙人,是要付出大量代價維持自己的存在的,不然就必須飛昇到裡山河去。

不過張天師就不一定了,姬象如此想著,如今紫禁法界已經成就,雖然是嚴重閹割版的偽人道法界,但是維持僅僅一位仙人的存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這神天王的目的,從他幫助欽宗皇帝就能得知,他不是為了毀掉宋朝,反而是以幫助對方為目的,養肥了再殺這種事情雖然也有,但是從後續宋朝的表現來看,完全就是玩脫手了,作為天心境的話,不會做這種引火燒身的事情。”

張三丰思量道:“除非這個神很久以前就是押宋朝的注?我倒是知道,裡山河一直在操縱表山河的各方勢力,並且都有自己所支援的物件,不會出現突然轉變陣營這種事情....”

似乎發現了一位大臥底,如果他不是天心,那也是有扭轉天機本領的大人物了,他的言辭中提及上帝,說明是與儒教的皇天世界有關?

“要是這樣說,他充其量不過是一位下降的儒教仙人而已。”

姬象覺得這件事情似乎沒有那麼重要了,看起來就是儒教插了一手,然後現在陰世的宋帝們,在祭祀這位神主,想要借他的殼上市,順便拉他幫忙的樣子?

這樣倒也可以說明,為什麼馮秀才去問那個天王,問他是哪個體系的神明,結果對方勃然大怒了。畢竟就是你本家的天神,你還問這問那,活該你考不上舉人啊。

“倒也未必,我也並不是真的聽過欽宗皇帝說過那些話,我開靈智都是高宗皇帝時候的事情了,北方的話傳來傳去,傳到南方,自然會有丟失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