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金武大夫封伯之事不可拖延,不然橫生枝節反而不美。”

有人趁熱打鐵,趕緊把這事確定下來,拿到南方五府並不只是收復吳國故地,祖宗傳下來的封地可都在那裡呢!

“大王,交換南方五府與江南五郡之事,需提早與金武大夫溝通準備,還要應對楚軍反撲之危,若是交接混亂,恐生大變。”

這真是要提前多做準備。

這麼大規模的政權交接,其中關節利益不知道有多少,會產生混亂簡直是必然,就是看能不能把混亂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大王,那江南五郡如何交接?文呂歐三家子弟得知訊息必然拼死抵抗,臣等並無把握憑一紙號令,便令其放棄城池束手就縛。”

這也是一樁頭疼事。

貴族不是隻有嫡脈的,你把人家族長嫡系一脈殺光了,旁系可還在呢,而且人數比嫡脈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些人若是在江南五郡做起亂來,鹿梧那邊是何反應誰能難以預測,能不能順利交接江南五府就難說了。

這件事還需從長計議。

“大王,金武大夫所部驅散白石鎮駐軍,強行接管白石鎮,如何處理?”

處理?處理誰?誰去處理?

涼拌吧。

“大王,南方五府江家、唐家等十餘家貴族都有密使前來請見,該如何接待?是否要通報金武大夫?”

金風未動蟬先覺,這些人只怕已經有些感覺不對,才會來看風色的吧?如今情況又有變化,吳國和鹿梧算是站在一邊的了。

“大王,越國使節前來,大約意在南方五府分得些好處。”

吳越兩國多年盟友,聯手抗楚,如今楚國衰退,吳國發達,若是不肯分給越國一杯羹,只怕這盟友之間不但要產生裂痕,越國還得擔心吳國強大之後,是不是會對越國動手。

“大王,燕國有信,欲遣使節前來吳國。”

“大王,齊國——”

“大王,——”

“大王——”

一樁樁、一件件需要處理的重大政務被群臣報了上來,種種麻煩之處用千頭萬緒都不足以形容,讓可塗頭大之極,偏偏還得裝作鎮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樣子。

這還只是牽涉到國家安危的重大事務,什麼修繕城牆、修建河堤、維護道路這些事都只是幾句帶過,除非花費極大,否則連在這裡討論的必要都沒有。

有些事,幾句話就能做了決斷,有些事,則需要群臣商議半個時辰,辯出個結果才行。

甚至還有些事情,就算爭論辯解許久,依然誰也說服不了誰,只能依靠可塗裁決——就這都還算好的,至少自己決斷之後,群臣會遵命答應下來,不像以往還有抗命之舉。

雖然南方五府還沒真正到手,但可塗的威嚴已經開始豎立起來——尤其是鹿梧那狂徒就在城外駐紮,那人如今只認吳王可塗,大家都不想當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