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元妃上馬能斬將奪旗,下馬能治軍理政,實在是女中豪傑,至於出身寒微,那也得看跟著誰。」朱國使節說道。

朱國國主是給齊國國主養馬出身的臣子,對齊國有存續大功,得以封伯立國。

「正是正是,我等都是伯國,更應該好生交好才對。」祾

幾人還在說話間,臺下三通鼓響,旌旗招展,卻是到了檢點軍陣、展示軍容的環節。

五千人馬分為十營,跟著旌旗所指,踏著鼓點,先繞場行進。

軍伍演練不比個人演武,武技並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軍伍行進有序,令行禁止,變陣快慢。

「亢、亢、亢——」

當先便是一營甲士行進,腳步帶動鎧甲震動,發出整齊如一的鏗鏘之聲,沉重的腳步同起同落,整個佇列簡直如山移嶽轉,巍巍然不可動搖。

甲士過後,便是騎兵。

這是一隊輕騎,也是五百人。祾

馬上騎兵身著半身皮甲,帶短弓,負彎刀,挾長槍,十人一行,共五十行,每行相距五丈,以跳蕩陣型,目不斜視走過觀禮臺下。

「鎧甲鮮明,訓練有素倒也罷了,怎能讓戰馬都這般聽話,難道這等精銳,也是南方降卒出身?」楚國使節襄同難以置信,低聲問道。

「稟大夫,臣也不知道——臣只聽說鹿伯麾下將士多出身我楚國南方,這些人想必也是,回頭臣問問便知。」襄同身後,智囊國馳探過頭來,低聲回覆。

國馳眼神不錯,早已看到臺下過去的騎兵中,多數都是楚國南方五府人種——因為水土食物的緣故,各地人的長相其實是有微妙差別的——只是如今人在臺上,他也不好直說,免得讓自家恩主更加生氣。

不過,他也的確吃驚不小。

前面人走得整齊,還能說是訓練有素,這馬這畜生就算通人性,可到底也不是人,怎能訓練的這般聽話?

在行進中,馬蹄都同起同落——這簡直是奇蹟。祾

甲士和騎兵陣列之後,便是弓手、弩手、長槍、重盾、刀牌、戰斧等陣列。

【鑑於大環境如此,

一隊隊人馬行進,無不是陣容嚴整,令行禁止,尤其可貴的是,整個十營人馬一一走過,並一一列陣站穩,前後足足半個時辰,除了用來指揮的戰鼓旌旗之外,臺下數千兵馬竟然沒半點交頭接耳。

這等紀律,先不說戰鬥力如何,光是如此令行禁止,便是精銳的基礎。

有了這樣的紀律,大將指揮起來便可如臂使指,絕不會出現發令了半天,結果下面的部隊還沒準備好的情況。

所謂大將用兵如神,其基礎就是這等令行禁止的部隊——不然就算是兵家之道大成,智慧通天的大將軍,要是指揮一群讓他打狗,他去攆雞的烏合之眾,一身本領也難以發揮出來。

這種部隊只要見了血,就是神兵開鋒,說是國之重器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