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羅家深仇,大軍壓境(第1/2頁)
章節報錯
屈大忠沉思半晌,還是難以判斷鹿梧行蹤,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鹿梧就算是棄了通河城,也絕不可能放棄那四十餘萬大軍。
任何腦子正常的兵家之士,都不會這麼幹——連想都不會這麼想。
所以,只要兩軍對陣,給對方足夠壓力的話,鹿梧必然現身。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鹿梧本身就在軍中坐鎮,畢竟除了他之外,楚國南方也沒人有足夠威望統合這支大軍。
「來人,吩咐下去,明日一早拔營起寨,前往通河城。」
————————————
「來人,吩咐下去,明日各自準備,後日拔營起寨前往通河城。」
和屈大忠幾乎一模一樣的命令,在孟桐縣被髮布出來。
滿頭白髮中夾雜著一些黑髮,身軀強壯如山的吳國大將軍羅乾坐在大堂後的密室中發號施令,鹿梧留下協助林集統領大軍的記名弟子之一馬陵,躬身聽命,然後出去傳達將令。
羅幹望著鋪展在臺上的地圖,一雙老眼中的殺意鬥志幾乎要燒將起來,臉上表情冰冷一片。
羅幹今年六十有四。
三十三年前吳楚大戰,羅幹正是壯年。
當年,楚國不世出的上將石演,率三十萬大軍在通河城下圍城打援、用四面疑兵、火燒連營等計先後擊潰吳國兩路大軍合計六十萬人馬,連吳王可鎮也戰死沙場。
吳國精銳盡失,然後石演率軍連破三十九城,吳國地方豪族望風而降,幾乎將吳國王廷趕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差點斬盡殺絕。
那一段時日裡,噩耗頻傳,吳國將門子弟的鮮血灑滿大地。
羅乾的父親和兩個叔叔、三個堂兄弟和親弟弟,都死在戰火連綿中,其中羅乾的叔叔就戰死在羅乾眼前。
羅幹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
說句實話,他能活下來,並不是因為他是吳國將門中最傑出的,而是因為他是運氣最好的那一個。
不光是羅家,吳國將門幾乎家家縞素,許多人家甚至連家傳的武道兵書都散失了。
吳國在瀾水以南有五府之地,新任吳王可褸為了不忘此辱,將這五府之地重新劃分為七郡,其中就有鎮江郡等對應鎮江府(楚國將其命名為南河府)的郡縣名稱,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臥薪嚐膽,遲早要打回去收復故土。
(當時重新劃分郡縣,也是為了打亂當地勢力,把瀾水以南五府之地徹底掌握在手中。
畢竟當年吳國王廷重心本來在瀾水以北,逃到瀾水以南失去了根基,若是不把當地勢力打壓下去,可褸睡覺都得睜著一隻眼——詳情可參照蔣介石逃往臺灣後,對臺灣當地土著勢力的打壓過程。)
羅幹之所以在吳國軍方有偌大威名,卻是他整合逃過瀾水的吳國將門子弟,擊敗鎮壓當地勢力,並將各家兵家傳承蒐集起來,打破門戶之見,教育各家未成年子弟,才有佟直等這一輩兵家子弟出現。
羅幹在吳國軍方威望僅次於吳王可褸之下,就連吳王可褸也要與他聯姻才能放心,而羅幹投桃報李,兩個兒子都沒有從軍,而是呆在自家封地以免觸動吳王可褸的敏感神經。
羅幹可謂是位極人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