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軍思退,刺客本質(第2/2頁)
章節報錯
面對這等對手,若是時間充裕,而且沒有鬥將潛伏左近的話,屈大忠還有把握拿下對方。
但如今楚王被殺,連首級都被那小賊帶走,訊息傳來,必然動搖軍心,那這一仗就難打了——取勝自然是沒指望了,就是全身而退都很難。
更難的是,燕齊兩國對楚國一向虎視眈眈,得到楚王被刺的訊息,只怕還要令生變化——就算前面已經透過外交手段爭取了一段喘息之機,可這時代早已不是那個君子一諾千金的時代了。
誰都不敢保證這兩大強國會信守諾言,錯過征伐楚國的機會。
如今自己只要一步走錯,便有大軍潰滅之危。
若是自己手下這支大軍崩潰,先不說燕齊兩國肯定要趁機發兵攻打,光是南方鹿梧麾下大軍順勢北上,就足以讓楚國有亡國之危——短時間內,楚國根本湊不出另一隻足以抵擋鹿梧的大軍。
所以,現在最關鍵的是率領大軍回到銀屏城,以銀屏城為中心,藉助地利用較少兵力建立起一條防線,然後趕緊把邊關精銳帶回去,防止燕齊兩國趁火打劫。
只要北邊穩住燕齊兩邊防線,南邊頂住南方鹿梧大軍,度過這段時間,等新王登位緩過氣來理順朝綱,以楚國的近千年積累下來的底子,依然大有勝算。
楚國立國九百年,比這更難的時候也不是一次兩次,不都撐過來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將麾下大軍安全撤回銀屏城,並穩住銀屏城防線——近百萬大軍對峙,想要撤退絕非易事,這中間步步驚心,決不能有半點大意。
而且,若是能在撤退途中設下埋伏,引南方賊軍來攻,從而一舉潰滅南方賊軍那就更好了。
屈大忠腦海中千迴百轉,先考慮各種情況意外,再考慮每一種情況的應對預桉,還得考慮鹿梧那廝迴轉過來,在半路突然跳出來截殺大軍。
別說不可能——百萬大軍在這邊對峙,那廝竟然直接跑去埕都刺殺大王,這是正常人想得到的嗎?
正常人很難理解這種思路。
只能看公孫伯陽宗師那邊情況如何。
當日,屈大忠曾問公孫伯陽,若是跳出兵家作戰的眼光,單單以登峰造極的武道高手角度來看,那鹿梧如何才能最大發揮自身作用。
武道宗師公孫伯陽說,若是以他的角度,最多不過是行刺殺事而已。
屈大忠當時只是一笑而過,想著武道宗師和兵家鬥將到底不是一路人,不能將此及彼混為一談。
可等到鹿梧衝擊宮城、刺殺楚王訊息透過飛鷹傳書傳來之後,屈大忠才驚醒過來——那鹿梧的思維方式只怕不是兵家鬥將的路數,而是武道極巔的宗師思維。
以這個角度看來,那鹿梧以往的戰例,豈不都是刺殺路數?
只不過他這刺殺手段都是策馬正面衝殺而已,看起來像是兵家鬥將手段,可若是剝離了手段直接看目的,那還不都是刺殺?
包括他在吳國刺殺公子糾、南河府刺殺區文毅等等。
甚至包括在南河府一日落七城的奇蹟戰例,也都是單槍匹馬出其不意,本質上和刺殺並無兩樣。
這根本就是一個偽裝成兵家鬥將的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