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封伯之爭,利益糾葛(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話裡有話,意思是說鹿梧被鎮江府人利用了。
根本不是他打下南河府,而是南河府本身想要反了吳國,正好藉助鹿梧的招牌,來吳國騙取援助。
這話一出,御使大夫馬拼的臉色頓時微微一變——這是豬隊友啊!
御史負責掌握朝臣動向,可以風聞奏事,通常受君王控制,作為朝廷上權力平衡的一個砝碼——也就是說,這些人那邊強就噴那邊。。
御史大夫對底下各位御史並無控制權,只是一個名義上的首領罷了,但大家壓制軍方的立場目前基本一致——但問題是大家掌握的情報不一樣啊。
“且慢且慢,我等的確共尊鹿梧為大將軍,但絕沒有半點架空的意思,而是真正投入大將軍門下——只有大將軍才能抵擋楚國,讓我等保全家族宗祠。
為了統一軍權與楚國相抗、也為了避嫌,我等已將自家子弟盡數撤出軍中,只留下直系血脈加入大將軍親兵營,護衛大將軍。”
“目前鎮江府所有軍權,盡在大將軍一人手中,若是這都不算我等真心投效,那我也不知該如何分辯。”
唐遲把兩手一攤,說道。
這種牽涉到權力分配的事情,知道的人實在太多,絕對瞞不過有心人,更何況在吳國這邊唐遲是這麼說,萬一楚國打回來,他肯定就說是被鹿梧奪取軍權,不得不被裹挾造反。
反正怎麼對自己有利怎麼說。
在這些善於擺弄文字的專家手裡,即使是實話,也可以從不同角度解讀出截然相反的意思——全看需要。
“老夫可以證明此事!”羅幹說道。
被當場打臉,文官氣勢頓時低落了幾分。
“此等機會不容錯過,請大王明斷!”羅幹趁熱打鐵。
“此事事關重大,不可輕斷,今日眾卿回去仔細考慮考慮,明日再議。”吳王岢塗並未立刻決斷,而是先拖一拖。
鹿梧封伯這件事不但在空間上牽涉到多方勢力消長,在時間上,也有短期利害和長期利害的區別——別看文官多半有自己的私心,而且被軍方說得啞口無言,但他們說的那些理由也並非憑空捏造。
這其中牽涉到的利害關係錯綜複雜,就算是吳王岢塗已經漸漸掌握了做君王的訣竅,一時間也難理清楚,所以還是拖上一日,找些智謀之士共同分析一番才是。
更何況即使同意鹿梧封伯,也要準備好後續封伯事務——派誰去?封號是什麼?有什麼待遇?附庸國與宗主國的約定?吳國如何支援?能不能從鹿梧這邊拿到鎮江府掌控權?
既然封鹿梧為伯君,可以獨立建國,那鹿家的兩個大夫之位是不是收回?
至少鹿梧的金武大夫封號是一定要收回的,倒不是岢塗捨不得一個大夫的封地,而是把伯國之君封為本國大夫,那不是賞賜,而是侮辱。
這林林總總的條目,都要事先準備好才行。
而且母親明姬是他唯一真正相信的人,這麼大的事,總要聽聽母親明姬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