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檸街那幫人每天只顧茶和咖啡,什麼都不知道!

要知道友德的脾氣是非常溫和,不輕易動怒,否則能被女王授予爵士!

目前,港島安置南越的移民達到數十萬人,嚴重影響港島的經濟!

光是在70年代末,南越移民就超過7萬人,一直到83年,開始有下降。

回想南越大規模移民到港島的開端,是在1978年12越23日,2700名難民搭在由巴拿馬註冊貨輪滙豐號,毫無預警地抵達港島海域。

原本滙豐號的預定停泊港為彎彎地區,理應繼續航行,

但船長宣稱船上難民不允許貨輪繼續航行,否則生命有危險!

當時港島總督麥理浩拒絕了滙豐號輪船登岸!

然而,麥理浩的決定,引起了英國唐檸街那一幫人強烈譴責,

要求港府不能以任何強硬的方法去阻止載有難民的貨輪進港。

否則,革職查辦!

同時,聯合國難民公署也強烈譴責港府,對待難民是非常不人道。

迫於聯合國難民公署和英國唐檸街的壓力,港督不得不讓滙豐號於港島水域停留20多天後,獲淮許泊岸。

這一結果,導致了在70年代末,英國在日內瓦簽署一項關於處理越南難民問題的國際公約,其中內容包括將港島列為“第一收容港”。

然而,可笑的是,英國對接受南越的非法移民,一直是最少的。

遠遠少於米國,法國,甚至是港島,並且,態度是非常強硬,一經發現,立即遣返驅逐南越。

另外,聯合國難民公署仍然虧欠港島政府11.62億港元的債項,至今還沒有討回。

為了保住港督的位置,友德不得不聽從唐檸街的命令,

可是如何安置?這是非常頭疼的問題。

要知道南越移民,文化偏低,只能從事低端製造業。

可目前港島製造業已經是空洞化了,基本上決定遷往內地。

而低端製造業也恰恰是提供就業大戶,例如:製衣,製鞋,電子…。

如果說在70年代,港島有大量製造業,可以容納南越的移民,但是現在,根本無力迴天。

並且,港島本地人的就業,也是相對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