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節 同意
章節報錯
港督友德爵士回覆唐檸街,表示在1986年上半年之前,一定會拿出具體的對策。
唐檸街這才罷休。
回顧整個事件,友德明確知道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能有如此膽量就是滙豐。
並且,這不是滙豐的第一次!
雖然說港督是在港島權利非常大,但是滙豐作為自英國管理港島之初,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不單純,表面是為了通商貿易,實際爭奪當地的財富,
在華夏所獲得利潤遠遠超過英國,甚至在米國和歐洲的利潤,所以,滙豐銀行在唐檸街的地位,遠遠高於港督。
在港島,港督像流水一樣,離離任任,滙豐卻一直穩固在港島,如同中央銀行一樣。
港督期望能夠治理好港島,人人能在港島賺到錢。
滙豐不是慈善機構,作為商業銀行,期望能在港島賺錢,越多越好。
那麼,雙方的利益自然是不一致!
友德爵士就思考著,不管有沒有唐檸街的壓力,眼前關於港島就業,還有南越移民潮的問題,一直襬放在眼前,都必須儘快解決!
友德把手按在電話機上,內心有了抉擇:
關於中天實業在東涌那一片土地,決定答應!
在東涌建立一塊生產基地,可以防止天水圍出現的後果,有住的地方,是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住的。
其前提條件一定是環保。
但是,在南越安置點,一定要建一個臨時的工廠。
關於利率的問題,是非常謹慎的,因為降低利率的話,不光可能影響房價,股市,還影響著與美金掛鉤的匯率。
友德一番思考,拿起電話直播到滙豐銀行沈弼,告訴了決定!
得到了港督明確保證,滙豐將獲得好處!沈弼就放心。
接著,鄭海全告知了高志誠。
條件雖然不是很好,但也不錯,見好就收。
對於工廠環保的問題,是沒有問題,到時留作研發和裝配,絕對滿足要求。
高志誠有一點小激動,進入港島房地產指日可待。
回想李家誠的房地產之路,70年代末透過滙豐銀行,收購和記黃埔,
從開始1978年利潤為2.31億港元;入主一年後升為3.32億港元;4年後的1983年,純利潤達11.67億港元,是開初的5倍。
這讓李家誠成為港島一線地產商。
再到80年代,李家誠進入公屋地產,先後推出四大屋村:嘉湖山莊,黃埔花園,海怡半島、麗港城,
其規模是非常之大,盈利之豐,高達200億港幣,令人歎為觀止!
從此確定了李嘉誠在港島地產的霸主地位。
再到90年代,進入國內地產…。
一步步地確定了李家誠在世界地產行業的地位。
高志誠決定沿著對手李家誠之路,在港島發展房地產。
時間緊迫,一過星期之後,也就是1月的中旬,滙豐銀行與高志誠在半島酒店舉行釋出會,
宣告中天實業確定會留在港島,並擴大產能,將會在東涌建立中天實業的總部,以及在南越難民營,建立一個分廠。
滙豐銀行將會為中天實業的擴產提供資金,以及提供商業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