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十一月,科舉制漸漸步入了正軌。

有高孝瓘負責科舉一事,姜虞就是個掛名的光桿司令,當然他也樂在其中。

他狗在府邸繼續摸魚,偶爾去拜訪一下那些個佞臣,和他們拉進一下關係。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姜虞拜訪的佞臣,總會在不久之後遭殃,整個家族都要被一鍋端了。

以至於那些剩下的佞臣們人心惶惶,覺得這是姜虞和高洋的計策,借某人的手鏟除他們,於是不敢再接受姜虞的請柬。

百姓們卻為此叫好,甚至因為佞臣倒臺,許多漢人看到希望,從猶豫不決到徹底決定透過科舉加入大齊朝廷為之效力。

而高洋則將這些功勞歸給某位尚書令,更加寵愛,時不時將之召入皇宮舉個宴會聊聊天喝喝酒吹吹牛逼。

當然這都是後面的事了。

姜虞現在成了佞臣害怕的大“權臣”,成了百姓眼裡的大清官,他對此表示十分懵逼。

但更惶恐的是某個暴君的器重。

因為他最近看自己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了。

姜虞想逃,卻又不敢。

十月下旬,幽州燕郡有一個世家因為不滿科舉制,忽然宣佈投誠大周,並舉家遷徙。

高洋知道之後勃然大怒,以叛國之罪派出姜虞和高孝瓘,前去緝拿那一個世家,並讓他們當場夷滅三族。

於是高孝瓘和姜虞帶著三萬人馬浩浩蕩蕩出發了。

與此同時,周國宇文護派出自己的心腹征討幽州,齊軍在高孝珩和高孝瑜的帶領下,開始立刻部署兵馬,與之迎戰。

這是姜虞第一次接手這麼大的事兒,他心頭除了懵逼,更多的是痛苦面具。

【這些世家造反大齊不挺好的嗎,省得我一個個去巴結還得吃閉門羹啊。】

【話說,這個時候齊周就已經開戰了嗎?】

高孝瓘:“……”

你以為呢。

“稟王爺,前方有一批從周國遷來的難民!”這時,一個士兵從前方跑來,對著馬上身著甲冑的高孝瓘作揖道。

“撥出一百將士,帶他們在附近地域駐下,將軍中糧草分一些出去。若有異常,格殺勿論。”高孝瓘沉吟片刻,緩緩啟唇。

在這個亂世,常常有他國流民為謀生跑到鄰國,其中也不乏一些細作。

這些細作如果打聽到了邊疆將士的駐紮地,回去偷偷報告自家主軍的話,那麼遭殃的就不僅僅是將士,還有當地的百姓。

為了大齊的百姓,高孝瓘不得不選擇謹慎而行。

“喏!”士兵作揖應下,立刻帶著一百人馬離開。

姜虞暗暗驚歎。

【大佬不愧是大佬,換上鎧甲畫風都變了。】

【這就是未來的戰神蘭陵王嗎,絕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