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寺。

無字玉璧下。

封亦仍如最初那般靜坐入暝,澄澈心境逐漸轉變為一種力量,浸透到軀體經脈之中。青雲“太極玄清道”自行運轉,那些沉寂在軀體之中力量,也逐一復甦。他陷入一種奇妙的境界。

修煉“天書”而生的力量,隱隱之間,確有某種奇特共鳴。

然而那種共鳴呈現在封亦面前,卻如鏡面蒙塵、霧裡看花,隱約似有直覺,卻難以真切地觸及。就好像,自己與那共鳴之間,缺了某種極為關鍵的開啟鑰匙。除此共鳴之外,封亦另一種選擇便是以居高臨下之目光梳理自身,在無字玉璧的助益之下,他的前方一片坦途。

封亦似心境空寂,又似思維明晰透徹。

面對兩個截然不同的抉擇,封亦忍耐誘惑,仍以尋覓“天書”為主。可缺乏某種關鍵“鑰匙”之下,他能感覺到藏在玉璧之中的秘密,卻無法開啟。

冥想之中,時間無法計量。

封亦也不知自己嘗試過多少次,思忖過多久,終究無法破開二者之間的阻隔。恍如咫尺的距離,卻成為不可逾越的天塹,封亦此時方才明白,為何天音寺擁有這般重寶,卻始終沒能發現玉璧深處的“天書”!

那“鑰匙”,到底是什麼呢?

封亦可以確信一點,想要發現玉璧深處的秘密,首先需要修煉過“天書”,以其獨特力量律動,方能引來玉璧共鳴。只不知破開最後阻隔的“鑰匙”到底為何物?

難不成是天音寺的“大梵般若”?封亦心中猜想。

到了此刻,他已然確信單憑自己,是無法取得玉璧“天書”了,除非生生以破壞之法強取,否則絕無倖免。無奈之下,封亦只得擯棄雜念,選擇玉璧助益下的另一條道路——梳理自身!

當封亦沉浸其中頓時心神震撼,他從未以如此明晰的目光,將自己透徹地看過。

也是第一次,封亦清晰地見到藏在自身之中的諸般力量。

“太極玄清道”,被他視作萬法根本,不管是“天書”之力,抑或是心境劍意,乃至如今他能使出的最為強大的神通——“太極玄天真訣”,皆是以此法駕馭使出。

同樣,還有那封亦自己都不知道能否成功用出的“始玄源炁”。

如今,在無字玉璧助益下,封亦心靈超脫,彷彿從龐雜力量中跳出來,以高於自身的視角看待那些力量。他這才驚訝的發現,自己已不能再以“太極玄清道”為萬法根本。

此法脫胎“天書”第五卷,想駕馭由“天書”、“玄天劍氣”等諸般力量的集合已然力不從心。而真正值得他為之深研的,仍是一時進展緩慢的“太極玄天真訣”!

此訣乃青雲無上真法,既有練法,亦有劍招。

封亦在玉璧啟示下,終於看得明白,自己欲再往前走,此訣中的“太極玄天之力”,才是真正包羅永珍的妙法!恍然明悟浮現心間,封亦一時感慨,原來大道早就擺在眼前,自己卻因為些許困難而踟躕不前!

以水火化陰陽,以陰陽生滅成就“太極混元”,此不正是道家尋覓的通天之途麼?屆時再以“太極”生永珍的浩瀚,駕馭諸法,豈不是得心應手?

明瞭前路在何處之後,封亦未有耽擱,在玉璧幫助之下開始參悟“水行”大道。顯露於外,便是周身逐漸縈繞淡淡水汽,顯出溫潤通透之相。

天音普方注意到異象,抬眼一觀之後,頓時心中一鬆,懸著的心徹底放下。

雖說早已說定雙方皆認可的交換,可普方這幾日仍然心緒繁重,其中最主要的擔憂正是出自眼前這位青雲年輕一輩最出眾之人。以對方驚才絕豔之天資,從無字玉璧中有所參悟毫無疑問。

普方所慮者,便是對方若從玉璧參悟到某種天音不傳之秘,於他這般頗重門戶之見的人而言可就萬分難受了。

所幸那讓雙方尷尬的事情並未發生。

故哪怕如今封亦周身水韻盎然,大有一日千里之精進,普方也放下心來。只要不是參悟到天音秘法,他就全然不會在意了。

殊不知,水行大道的參悟,對封亦而言遠勝一切天音秘法!

無字玉璧不愧是天音至寶,在其助益下,封亦對水行大道的領悟進展迅速。且雖有水火不容,不過火行的極致境界,同樣對水行修行也有借鑑,再加上“始玄源炁”若有若無的促進,封亦的修行可謂一日一變。

數日後,封亦周身水行意韻達到極致。

而後氣息再變,從水行至善至柔,轉為某種神秘而浩瀚的氣息。那股氣息,讓普方也大吃一驚。不過,那等神秘氣韻只維繫了短暫時間,便逐漸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