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亦幾人剛入大殿時,眾人目光一轉,齊聚到幾人身上,叫他們十分不自在。

所幸不多時,掌教道玄真人與一應各脈首座入內,眾人不敢放肆,都將目光收了回去,目不斜視地站在原地。

道玄真人與各脈首座相繼入坐,各脈首座背後,多是各自門內長老,也有少數弟子。不過所有參與盛會的各脈弟子,此時都站在大殿之上。

封亦偷眼去看。

但見上首居中,正坐著道玄真人,其面容飄逸超脫,一派道骨仙風、氣度不凡。尤其是道玄真人那雙眼睛,直如星辰夜幕般深邃沉靜,叫人無論如何也看不透去。

而後六人,分列左右。左首上方坐著一位道人,滿面嚴肅,不苟言笑,隱約有些陰沉意味。封亦想了想,認出他正是那位龍首峰的首座,兼顧掌管青雲刑罰的蒼松道人!

蒼松之下,是另一個道人,而後又是一位身穿月白道袍、容貌冷峻的女子。封亦排除一下,便也明白了兩人身份,想來便是落霞峰首座天雲道人與小竹峰首座水月大師了。

右首三人,為首那位年紀最長,另兩人封亦都熟知,正是他師父商正樑以及大竹峰首座田不易。那麼僅剩那位,也便明晰,乃是風回峰首座曾叔常了。

難得有此機會見到諸脈首座,封亦一一記下。

且說諸位師長入殿之後,眾弟子齊齊稽首躬身,行弟子禮。

行禮過後,道玄真人見人都到齊,也應當開始,便側身以目示意身旁的蒼松道人。此屆“七脈會武”大試,正是由他來主持。

蒼松道人領會其意,隨即立身而起,走到眾人面前,朗聲道:“諸位,我青雲一脈自創派至今,已有兩千餘年,實為道家正統,正派領袖,而你們則是我青雲門年青一代的佼佼者。雖有莫大成就,足以告慰先祖,但古人云:修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派歷代先祖為了警戒後人,並提攜年輕弟子,傳下這一甲子一次的七脈會武之盛事,到如今已經整整有二十屆了。”

一甲子一次,二十屆便是一千兩百多年!

就這,還只是舉行“七脈會武”的時間。封亦心中感慨,也唯有如是修真世界,方能有這般歷史悠久的傳承罷,千年時間,前世足以演化多少王朝,而在修道之人眼中,卻彷彿理所應當那般。

大殿中一應弟子聽了蒼松之言,不由心神激盪,滿臉熱切自豪。

千餘年傳承不絕,那敦實底蘊,的確是青雲值得驕傲之處。難怪世間雖有“三大正派”,青雲門正道領袖的地位卻無可動搖。

隨即,蒼松又說了些振奮人心之言,接著便宣佈了此次大試規則。

大試規則並不複雜,六十四名參賽者(長門多補一人)依次抽取號牌。而後以號牌數字以首對尾,各自而戰,獲勝者晉級。而後勝者之中,再以號牌次序對應,以首戰尾,以此往復,直至決出最後優勝之人,總共需要進行七輪比試。

因為大試採取的乃是淘汰制,故此運道這種東西,有時候便十分重要了。又因為大竹峰少了一人,沒能湊齊九人,實際參賽人數只有六十三,故此首輪便有了一個輪空名額。

眾人聽得此言,都有些意外,議論紛紛,這讓端坐首座之位的田不易臉色有些難看。好在蒼松道人平日威壓足夠,目光掃過,眾皆靜寂。

而後抽籤便開始了。

封亦幾個站在一處,位置也比較靠後,輪到他們時已到了最後幾個。封亦也沒多想,伸手往那箱子裡隨手摸了粒蠟丸,便行取出。一看,原來是“七號”,數字倒是挺靠前。他拿著號牌在一位長門弟子出登記好。

不多時,抽籤結束。

蒼松道人站出來,道:“有哪位抽到了一號籤的嗎?抽到一號籤的,首輪便輪空,直接晉級!”

眾人驚訝出聲,連忙問詢周圍,看到底是那個幸運兒手氣這麼好。

封亦則直接看向身旁某個一臉驚呆模樣的木訥少年。蒼松道人見沒人站出來,又說了一遍。直到這時候,張小凡方才反應過來,有些難以置信卻有莫名高興的那般,猶豫道:“師、師伯,一號籤、好似在弟子這兒!”

大竹峰眾人愣了下,立時興奮地圍攏過來。

江楓與徐明兩個也擠過去看了一遭,嘶地吸著氣,滿臉不可思議,那模樣神似吞了幾瓶陳醋,酸味盎然。

“這小子,運氣也太好了吧?最後幾個才抽,也能抽到一號籤!”

封亦笑了笑,心中暗道,你以為“天命之人”的說法乃是與你說笑呢?

等抽籤已畢,蒼松道人喝令眾人安靜下來,這才請出本門掌教道玄真人。

雖說近些年來,道玄真人專注於修行,門中許多事務皆由蒼松處置,使得他在門中的存在感有所減弱。可眾人誰都不敢怠慢這位溫和有加的掌門,均是敬畏有加,老老實實聆聽教誨。

道玄真人氣度悠然,目光淡淡往眾人身上一掃。

而後方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諸位皆為我青雲各脈翹楚,資質修為都是出類拔萃的。毫無疑問,將來各脈首座、長老等都會從你們當中選出來,甚至我這掌教之位,都有可能是從你們中挑選出來。”

雖說眾人心裡明白,掌門口中的那些職務大多難以落到自己身上,可仍不耽誤大家心懷熱切,齊齊心動。

道玄真人滿意地點點頭,繼續道:“我青雲門自青雲子祖師創派之始便是名門正派,如今更是正道領袖。方今之世,雖說正道大昌、邪魔退避,然而邪魔歪道之輩從來陰險毒辣,其心不死,近來更是蠢蠢欲動,顯露行蹤!”

“值此時節,正需要我等持道鋤奸,所以諸位務必專心修道,只要我們自強自立,則邪魔外道無機可趁也!”

眾人神色凜然,齊聲應道:“謹遵掌門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