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振奮起來之後,封亦決心珍惜每一分時間,也不再樓裡閒逛,回到初始位置從書架取下一本較為熟悉的《道德真經》,在樓中書桌前坐下,認真閱讀起來。

封亦前世曾拜讀過《道德經》,不過沒有讀完,因為枯澀內容讀起來頗為費勁,許多樸素道理他在平日生活裡也能有所領悟。

此世在朝陽峰的藏經閣裡再度拿起這部典籍,翻閱之下,封亦很快發現原本枯澀艱深的內容,此世重讀竟別有領悟,原本晦澀的經文竟也讓看從中窺見了許多樂趣,一時沉浸其中。

等他再反應過來時,就是一篇《道德真經》翻到最後一頁之際。

“哎,”從沉浸中醒來的封亦雙眼一亮,“好似真有效果呢!”

他又將此經重讀一遍,不過也不知是否分神之故,這一次隱約裡感受到的收穫不如前次。即便如此,封亦也精神振奮,因為他真正從讀經的過程裡體會到了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

雖然他說不出,可直覺讓他認定必然是與自己身上的“識障”有關!

有變化,封亦便幹勁十足,他又取了一本《清靜經》品讀起來,並很快沉浸在經文那蘊含天地至理的詞句之中去了。

也正是因為沉浸其中,封亦並沒有注意到他的身後不知何時多了一位老道。

老道鶴髮雞皮,雙眼略顯渾濁,枯瘦的身軀反襯得身上道袍寬大,此時他正滿含深意地看著封亦,也不相擾,只默默地扶須站立著。

“呵呵~”

“有意思!”

封亦放下道經,閉上眼回顧了一下經文中許多富有哲理的詞句,再映照一番自己的記憶,饒有興致地自語道:“所以究竟世間本就如道經所書一般,還是說只是傳下道經者如是看待世界?有機會的話,倒應該好好驗證驗證!”

前世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以及二十餘年的所見所聞,早就讓封亦形成了自己的觀念與認知。它們紛繁複雜,好比天上繁星,卻又平日隱沒在表象之下。它們自成體系,自有邏輯,以專屬於自己的方式認知著世界,同時也保護著這份認知不會輕易被其他認知所侵染、摧毀。

此時讀經,亦如是。

道經洋洋灑灑之言,在別人看來枯燥無比,在封亦的眼裡卻並非如此。他發現他能夠理解許多經文裡闡述的至理,有讓他感慨讚歎的,有讓他一臉莫名的,也有哪怕是出自道經,封亦同樣下意識反對的。

所謂“識障”,就是這麼回事了。

不僅是軀體在此世存活,還得認知、心境都隨之對應,方能真正解開此世對他無形的束縛,才能登上修道的坦途!

“封亦——”

“嗯?!”

背後突然響起的聲音,把猝不及防的封亦嚇得渾身一哆嗦,回頭便與老道四目相對。封亦反應快,只短短瞬間便放下道經起身,向老道行禮:“弟子封亦,見過師祖!”

朝陽峰上如老道這般年齡與氣度的,封亦只能想到那位同樣居住在清淵峰的師祖!

同時他心裡的疑惑也隨之解開——原來真正坐鎮藏經閣的並非那兩個值守弟子,而是這位淵渟嶽峙的師祖啊!

“呵呵呵,不必拘禮。”老道笑著道,“老夫早就不管門中事務,你若有心,稱老夫一聲‘胥老’,也便足矣。——我看你這,是在讀經?”

“弟子不敢!”

回應前句,封亦又道,“回師祖,弟子因為某些緣故需要閱讀道經,穩固與提升心境。故此方才正是在閱讀《清靜經》!”

老道扶須,目光精光閃過,道:“那麼,可有收穫?”

封亦本待謙虛一下,可想到自己讀經本就是為的修行,當然應該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好。故此他只頓了一下,便老實回道:“回師祖,只是有些不成器的想法。”

老道似非常感興趣,道:“哦,那也給老夫講講你的想法?”

封亦沒想到胥師祖竟這般好奇,偏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可他不管出於何種考慮都沒法拒絕,只好把自己方才理解講了一遍。老道目光平靜,手指捻著鬍鬚靜靜地聽著。

可內心之中,早已因為封亦方才的講訴而掀起驚濤駭浪!

“小小年紀,真能讀經不說,居然還有這般深刻的感悟?——這,這哪裡是天才,分明是妖孽啊!”

老道略顯渾濁的雙目,也在此時匯聚出了光彩,目光灼灼地凝注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