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吳老的神情不對,大家都知道出事了,能讓吳老的臉變色的事兒,肯定不是一般的小事兒。

“諸位,今天抱歉了,有點事需要處理,我先走了,陸晨,你也和我一起!”吳老叫上陸晨。

“您老請便!”

吳老帶著陸晨,出門,坐上車一路駛去,陸晨看吳老的心情不是很好,也就沒問他怎麼了。

“剛才我接的電話是警局打來的,古玩市場上有人出售可疑的文物,警局懷疑是剛出土的,要我去幫忙鑑定一下。”過了一小會兒,顯然吳老的心情平復下來,向陸晨說明剛才的情況。

“您是說盜墓?”陸晨知道剛出土的文物,一般有三種途徑,第一種就是正常的,國家正規單位的考古發掘,把地下的文物挖掘出來,保護性發掘;第二種是因為建築等一系列正常行為,誤把古墓挖開,這種情況很少見,不過也不是絕無僅有,通常會在發現後進行保護性發掘;第三種就是盜墓了,是一種破壞性違法行為。

盜墓,自古以來就有,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向上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尤其是到了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往往對死者實行厚葬,甚至進行攀比,墳墓中的陪葬物品越來越有價值,也直接助長了盜墓之風,因為盜墓所得,會十分豐厚,讓不少人瘋狂加入盜墓大軍,逐漸形成體系。

“目前還只是懷疑,需要對文物進行鑑定。”吳老說道。

鑑定是一門很專業的能力,需要豐富的知識和大量的實踐,非專業人士,很難做出準確的結論,文物如果剛被挖出來,會有特定的特徵,有經驗的古玩專家,能看出文物出土的時間有多長,甚至聞一聞都能做出判斷。

以前陸晨也聽說過,不過他接觸過的古玩,都是已經出土很長時間的,剛出土的還沒見過。

很快就來到警局,陸晨就看到函聽蘭,剛才吳老接電話的時候,以他超人的聽力,就聽到是函聽蘭打的電話,甚至全部內容都聽清了,不過他不會說出來的,實在是有點駭人聽聞了。

“好久不見,你還好嗎?”陸晨主動打招呼。

“你也來鑑定文物?”函聽蘭稍有點意外,她打電話給吳老,沒想到吳老還帶了一個人來。

公事要緊,兩人簡單打個招呼,函聽蘭開始介紹案情。

今天他們接到報警,是一個李姓古玩店主打來的,說有一個農民打扮的人,出售可疑的文物。

於是他們火速出警,李店主有意糾纏之下,他們趕到的時候,出售可疑文物的農民還沒走,連人帶古玩全被拿下,帶到警局裡來了,不過鑑定的時候出麻煩了,警局裡可沒有古玩鑑定專家,於是打電話向吳老求助。

“小陸,你來看看。”吳老笑眯眯的招呼陸晨,讓他先看,實際上對陸晨來說也是一個鍛鍊。

陸沉走過去,桌子上擺著一件琺琅彩,品相完好。

琺琅,還可以說成‘佛郎’或‘法藍’,其實就是景泰藍,是外語的音譯詞,是指用一些特殊的顏料,比如石英、長石、硝石和碳酸鈉等,加上鉛和錫的氧化物,塗在銅質或銀質的器皿上,經過高溫工藝處理,形成不同風格的繪畫。

而琺琅彩,正式稱謂是瓷胎畫琺琅,是清朝時期,為宮廷使用而特製的一種瓷器,有一部分也用來犒賞功臣,因為是皇家御用,所以彙集天下能工巧匠,不用說技藝當然是最頂尖的了。

尤其是在雍正、乾隆年間更是盛行,是一種壟斷性質的藝術珍品。

被清理乾淨的琺琅彩,流光溢彩,看上去十分賞心悅目,不愧是一個朝代最頂尖的藝術結晶。

“從藝術特點和工藝來看,是清朝早期的琺琅彩無疑。”陸晨翻過來調過去很快就做出判斷。

做出真品的判斷並不難,畢竟他的知識積累也不少了,而且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增加,加上有金光輔助,天分有了,汗水也有了,自然而然的水平迅速上升,提升的幅度令人驚歎。

陸晨並沒有放下來,而是繼續觀看,今天的鑑定,不僅僅是判斷真假,還要判斷出土時間,抓人的時候,是以懷疑盜墓贓物的名義抓捕的,如果出土時間不是在近期,就必須要放人了。

“剛出土的文物,都會帶有一股‘土味’,比如……”陸晨仔細鑑定的時候,吳老在一邊指點。

土味,並不是單純泥土的味道,而是長期深埋在地下,綜合因素形成的特徵,對於行家裡手來說,太簡單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是從地裡挖出來的,甚至能清除辨明挖出來多長時間了。

據說盜墓也有‘望’、‘聞’、‘問’、‘切’四字要訣,其中‘聞’,就是指聞味道。

傳聞中,專精於‘聞’的盜墓者,嗅覺功能超乎尋常,他們在盜墓的時候,只要拿到一點泥土,聞聞,就知道有沒有古墓,有沒有被盜過,甚至還能判定年代,可以說已經具有神話色彩了。

解放初期,長沙曾經有一個盜墓賊,就是專精於‘聞’的,而且只盜漢唐以前的大型墓穴,出土的文物,他只要一聞,就能準確斷定年代,出土多長時間了,甚至出土時的一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