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財神爺登門(第2/4頁)
章節報錯
華夏人李唐之所以能夠同時發現這兩個礦床,真就是純純的撿便宜!
對於民眾們大聲疾呼,甚至是對他們譴責、謾罵,他們肯定是不會接受的。
“咳咳!”
來自安塔略省地學家協會的創始人比爾,沉默的聽了諸多同僚的冗長牢騷,終於是坐不住了,發出了響亮的乾咳聲。
“我沒有見過李唐這個華夏人,但我自從接受金融郵報的邀請,對塔勒戈銅金礦的發現做出點評之後,就一直在關注這個礦權。是的,我一開始只是單純的關注塔勒戈銅金礦的後續發展。”
他看向諸位同僚,心中意難平,“塔勒戈銅金礦確實是最大的未開發的銅礦,後來也逐步投資建設,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正式投產。但我的目光,卻逐漸脫離了這個世界第一大銅礦,越發的被李唐這個華夏人所吸引!”
他年紀比較大,是許多人的前輩,自然是備受尊崇。
在他發話的時候,其他人紛紛側頭,安靜的聽著。
“我聽埃爾文說過,李唐在發現塔勒戈銅金礦之前,其實在華夏,已經聞名遐邇。他在華夏發現了兩個千萬噸級別的斑岩型銅礦,這是創造了華夏的礦業歷史的。除此之外,也發現了一個牙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單體鉬礦體,儲量超過了兩百萬噸,品位極其高!而且據我瞭解,這個超級鉬礦,是一個完全隱伏礦體,勘探難度極大!”
他了解的這些資訊,顯然在座其他地質學家們,肯定不瞭解。
誰會刻意去了解一個華夏人在華夏範圍內的勘探發現呢?
那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國度,跟他們的環境並沒有形成對流,所以相互之間資訊交流顯得有些閉塞。
聽到這裡,有人嘀咕道:“我聽說過華夏發現了一個超大型的鉬礦,而且是一個接近圓形的礦體,隱伏在地下,地表沒有任何的見礦特徵。”
“我也看過相關報道,還有人發表論文分析了這個鉬礦的礦床特徵,確實是非常奇特的礦體。”
“華夏的一個斑岩型銅礦,好像是叫青龍銅礦,是吧?進入了全球超大型銅礦的名錄,儲量超過兩千萬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只是,我挺意外的,這個銅礦,居然也是那個華夏人李唐發現的?”
“要這麼說的話,確實是聽了不起的。”
有些人其實對李唐這個華夏人,還是有一些好感的。
聽了大家的話,比爾沒有回應,按照自己的思路,繼續開口道:“後來李唐逐步走到了世界的舞臺上,接連發現了鵝卵石專案、奇切鐵礦、修羅鐵礦、西門杜鐵礦等大型礦床,最近又傳出來,在飛洲岡果那邊,發現了一個隱伏的大型輝銅礦床,儲量超過兩千萬噸,平均品位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
他看著剛才叫囂著李唐是入室盜竊者的那些人,聲音高昂道:“你們若是覺得李唐沒什麼本事,發現了馬路河煤礦和馬利河鐵礦,僅僅是運氣使然,那麼,你們告訴我,你們工作了幾十年,主導了那些大型礦床的發現?”
這個問題,如擂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砰砰作響。
沒有一個人敢回答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沉默了。
如果你說要以卡酷拉銅礦、塔勒戈銅金礦、鵝卵石專案等這些銅礦為例,儲量全都是超過了兩千萬噸,毫無疑問是世界級的超級大框。
那麼在場的地質學家們,可以肯定,沒有人有過這樣的一連串的重大發現!
哪怕是主導發現其中一個世界級的礦床發現,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鳳毛麟角的人物。
有過一次這樣的大型成功經歷,那就是值得被歷史銘記的地質學家。
“我承認李唐確實在勘探領域,有著不凡的成就。”有人還是有些不服氣,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如一個華夏地質學者,“你說這些話,又有什麼用呢,能夠熄滅民眾對我們的怨恨,能夠阻止他們對我們的謾罵嗎?”
“我說這些,是因為我們國家這個勘探行業的人,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全球第一,勘探技術教育水平遙遙領先,卻看不到其他地方其他人的優秀,已經失去了學習能力,已經失去了進步的空間!”
比爾大聲疾呼。
這話大氣,不僅是針對在座的人,而是為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感到憂愁。
“你們應該要好好思考,好好反思,我們都認為東方那裡的人教育水平落後,彷彿還處在原始部落的社會。我們都錯了,大錯特錯!李唐是一個華夏人,並沒有任何出國留學的履歷,也沒有在我們這個勘探技術的殿堂進修過,卻能夠在世界各地,囊括了各個大洲,發現各種各樣的超級大礦?”
比爾痛心疾首的疾呼,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我們必須要反思,告訴我們自己,我們已經跟不上時代了!”
“他為什麼總是能夠在世界各地發現大礦呢?”有人很直接的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大家都在低頭沉默,百思不得其解。
誰不懂解開這個謎題呢?
這樣一來,就能夠偷師武功絕學,學以致用。
每一個人都看向了比爾,因為他們覺得比爾在說了這麼一番長篇大論之後,顯然是知悉了李唐的真正本領。
比爾也沒有遲疑,乾脆的回答道:“因為李唐有上帝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