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親戚呢!”曾羽華哈哈一笑,“這麼算起來,你跟我們地勘局有緣分,你這次來我們地勘局,可以算是探親來了。”

“是探親來了,很巧。”三言兩語中,大家的關係突然間就近了,李唐還有些擔心會被冷落,現在聽曾羽華的語氣,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曾局,要是沒什麼事情的話,你們慢慢聊,我就忙去了。”李秀慧眼看不用自己多說什麼,他們已經聊得很開,也就告退了。

只是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不知道為什麼李唐這個外甥會跟這些大人物走得這麼近。

閒聊幾句,坐下之後,曾羽華首先提起了此次會談的主題:“我聽耿總說你想到我們徽州省來開展專案?”

“是的,而且我們看上的找礦遠景區,目前的探礦權,在你們地勘局手裡。”

李唐也不拐彎抹角,先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我聯合了多家大企業,計劃投入資金開展更深入的詳查工作。投入資金之前,我們必須要先徵得你們地勘局的同意,如果可以的話,我們願意花錢把探礦權買下來。”

“那個探礦權?”曾羽華問道。

“沙寨縣的探礦權。”

“沙寨縣?”曾羽華有些疑惑。

一旁的副手提醒道:“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局地質三隊在沙寨縣發現了銅鉬礦的礦化帶,本來是要開展詳查專案的,81年的時候國民經濟調整,經費被砍掉了,所以詳查工作就停了。90年代的時候,地質三隊又在沙寨縣開展專案,圈出了多個銀、鉛、鋅、銅等多金屬遠景區。”

“原來是這個探礦權。”曾羽華有印象,這個探礦權範圍內發現了多種金屬的礦化,但是都沒發現特別好的礦體、礦床,工作也是沒有深入。

以前是既缺少資金,又缺乏先進的勘探技術,沒有取得太好的找礦成果。

這個探礦權,只能說有找礦潛力,畢竟國外數十年,還是圈出了多個找礦遠景區。

副手拿出一份資料放在了桌上,“地質三隊最近正在想地勘基金申請經費,成立《沙寨縣鉛鋅礦普查專案》,這是立項申請檔案。”

曾羽華其實看過這份立項申請檔案,隨手遞給了李唐,“你看看,是不是這個專案?”

“就是這個。”

李唐只是看了一眼封面,就認了出來,“你們申請的普查專案經費是三百萬,最後專家組稽核之後,批准下來的資金,差不多也就兩百萬左右。這點錢,根本幹不成太多的事情。”

“螞蚱也是肉啊。”曾羽華呵呵一笑,“現在每個地質隊都不容易,能申請個專案下來,那就不錯了。我看這個專案,還是非常有希望的,畢竟有找礦潛力。”

“我的意見是,你們不用向地勘基金申請經費了。我這次過來,是帶著資金過來的,三千萬的勘查資金,隨便你們整!”

李唐這話說得非常有氣勢,出手大方,揮金如土。

顯然想要拿下這個礦權,不展露實力,是難以說服對方的。

畢竟這個專案,他們地勘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看好,只是缺少資金罷了。

當然,他們看好是一回事,能找到礦,其實也是運氣好。

就像他們現在要提交上去的立項申請資料,專案名稱是《沙寨縣鉛鋅礦普查專案》,以尋找鉛鋅礦為主。

明顯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找礦方向是錯的。

在沙寨縣的成礦帶上面,有棗沒棗打三竿,找到什麼礦都行。

抱著一種僥倖心理,盲人摸象,必然是要經歷很多的波折。

按照原先的軌跡,地勘局在沙寨縣找鉛鋅礦,後來又找銅礦,最後才定為找鉬礦為主,就這麼一頓亂試之後,大約在2008年,偶然的一個探索孔,鑽進了超級鉬礦的中心,就此解開了華夏有史以來最大的鉬礦。

而且這個鉬礦,還是單體鉬礦。

曾羽華當然不知道這個探礦權的真正價值,只是覺得這個專案有找礦潛力,可以申請專案,獲得專案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