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猛國人對咱們華夏人不太友好。”

“關鍵是你們拿下的這個探礦權,情況怎麼樣?”

大家議論紛紛,都對前往猛國搞礦產勘查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終於聽到有人問出關鍵的問題,李唐順勢回答:“我們拿到的探礦權,在猛國南荒省,與我國邊境接壤。探礦權範圍內,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鵝國和猛國的聯合勘探隊,就在專案區範圍內發現了見礦特徵,只是因為該區域距離鵝國太遠,交通不便,所以他們放棄了該礦點。到97年,比和比拓拿到了探礦權,進行了為期四年的勘探工作,打了23個鑽礦,有兩個鑽礦見礦良好。”

在座的人,不乏專業技術人員。

有人就提出了質疑:“二十三個鑽孔,才見礦兩個?”

也有人不解:“比和比拓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大礦企。他們的勘探隊伍更是網羅全世界各地人才,每年在勘探方面投入數億鎂元。按你的意思,這個探礦權,比和比拓願意轉讓,意味著他們已經放棄了,也就是不看好這個礦區的前景。你們拿下探礦權,憑什麼認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比比和比拓的專業勘探隊伍更加出色呢,憑什麼認為自己能夠找到礦?”

“比和比拓都不看好的礦權,確實要三思啊。”

遭到質疑了。

這很正常。

李唐絲毫不慌,面色平靜,只是平淡的話語中,彷彿蘊含鋼鐵般的強硬意志:“我們華夏人不能妄自菲薄!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團隊,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家企業差!”

這話仔細一琢磨,其實是一句空話。

偏偏這樣的話,卻很有感染力。

大家再次看向李唐那張年輕的面孔,再聯想到這個年輕人最近兩年做下的各種驚天動地的事情,一時間都沉默了,沒有再發表任何質疑的話。

看到大家都靜靜地坐著,李唐繼續開口:“這個專案,我不想跟大家立下太高的目標,也不想說一定能夠找到多少噸銅礦、金礦,那樣顯得很浮誇。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專案,我很看好。”

“為什麼?”有人提出疑問。

“因為我要證明比和比拓、鎂國自由口岸等等這些大企業,並不是神話,它們一樣會犯錯,會看走眼!”

李唐又說了一句振奮人心的空話,接著才開始說實際意義的話題:“比和比拓實施的23個鑽礦,最深只有270米,而且分佈零散。在這麼大面積的探礦權範圍內,這樣的工作量是遠遠不夠的。猛國塔勒戈銅金礦是在岩漿岩成礦帶上面,據我跟比和比拓勘探中心總監邁爾斯的探討中,瞭解到見礦的兩個鑽孔,只打到了輝銅礦。”

“這能說明什麼呢?”

“以我對斑岩型銅礦的瞭解,比和比拓的技術團隊,只找到了斑岩型銅金礦的淺部,他們並沒有找到真正的核心礦體!我相信,在他們鑽孔沒有實施的區域,在他們鑽孔實施的區域更深部,一定存在更大的礦體!”

談起技術的時候,李唐總是唾沫橫飛,情緒激昂,彷彿進入了忘我的狀態。

可是那些真正掌握決策權的人,並不一定懂得這些高深的技術。

他們還是滿臉茫然的交頭接耳,想要獲得更加直觀的判斷依據。

李唐不想解釋太多,因為勘探投資,本身帶有賭博的性質。

在拿出準確可靠的鑽孔資料之前,任何的言語都是蒼白的。

他面對各家大企業的負責人,面對這些氣場十足的大佬,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我和武礦集團出資八千萬,佔眾城礦業公司51%的股份。餘下的49%股份,我們計劃用於募集資金,目標是1.2億元。根據出資比例,佔相應的股份。”

“總投資兩個億?”有人情不自禁的驚撥出來。

在華夏國內,這個時候,還沒人見過投入這麼大的單一勘查專案。

甚至於超過一個億的專案,都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