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透鏡狀礦體(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雲頂大廈,瞭解到何潤琦已經把六百萬資金打到了地質六隊的賬上,第二天就帶著公司八員大將,飛往吐蕃省。
其中兩人留在了紫色礦業辦事處,其他人全部參與公村銅金礦專案。
在省城順便買了兩輛越野車,直接開到了堆德縣。
縣城距離公村銅金礦專案不遠,所以大家也都住在縣城地質六隊安排的宿舍裡,簡單休整了一天,登巴直接帶著所有人,來到了專案區。
專案區範圍不大,只有十多平方公里,而且就在柏油路邊。
下了車,抬頭看到光禿禿的山丘,上面還掛著零星的積雪,那就是金礦出露點。
這些來自燕京的人,看著他們細皮嫩肉的臉蛋,登巴不認為這些人能夠吃苦,直接站在柏油路邊,拿著一張地質圖,講解了起來:“93年我們地勘局化探隊在這一片區域做水系沉積物調查工作的時候,發現了這裡金、銀、銅、鉛、鋅等金屬元素含量很高,整片區域都是異常區。”
他指著地質圖上的專案區範圍,“就是這一片區域,我們近些年也陸陸續續開展了一些物探、化探、水文工作。可以說能用的成本不是特別高的找礦手段,我們都用過了。這片區域的工作程度,其實算是比較高了。”
“取得什麼成果嗎?”李唐問道。
“當然有成果!”登巴在地質圖上準確的點出幾個位置,“在這兩條斷層的附近,我們發現了多個見礦點。在這些見礦點的傾向位置,我們也都有實施過一部分淺孔,有些孔見礦了,有些孔沒見礦。”
“怎麼沒在見礦孔的深部,繼續開展鑽探呢?”李唐不解。
“缺錢。”登巴那張黑臉上很是無奈。
“打鑽就跟燒錢一樣,確實需要大量資金。”李唐深以為然,要不然也不會輪到陸地礦業公司進場,也輪不到他李唐見縫插針,把探礦權拿了下來。
“我們現在可以基本確定的是,公村銅金礦是構造控礦。”登巴指著地質圖上的兩條几乎平行的紅線,“這兩條東西走向的斷層,控制了這片區域的銅金礦層。”
“嗯。”李唐託著下巴若有所思。
“從我們以往實施的多個淺孔結果來看,這裡的銅金礦,有些捉摸不透。我估計,這是個透鏡狀礦體,規模大小,實在很難說清楚。”
登巴指著地質圖上專門標出來的礦點,“你看這些礦點,連成一片,你以為地下就是一整片礦層的時候,其實打鑽下去,好幾個鑽孔卻都沒有見礦。”
“透鏡狀礦體,確實沒錯。”
李唐認同登巴的判斷。
所謂透鏡狀礦體,俗稱雞窩礦,就是一團團的礦體,零星散落在地下不同的空間。
一般來說,透鏡狀礦體都比較小,難以成規模。
少數情況下,也有體量非常巨大的透鏡狀礦體,同一個地方一大團礦聚攏在一起,經濟價值高,也易於開採。
對於勘查技術來說,尋找透鏡狀礦體比沉積性礦床要更加困難許多。
李唐縱然是已經提前洞悉這片土地之下必然存在大量的銅金礦,在沒有詳細資料的情況下,依舊難以準確判斷地下礦脈的具體走向。
能夠初步得到李唐的認同,登巴算是稍稍有了一些安慰,跟甲方之間的想法一致,推進工作中也能夠少一些阻力,“我們的想法是,在之前打的幾個見礦淺孔中,逐漸往斷層的傾向方向,往深部繼續打孔,看看下面的礦層是否連續,逐一排查。”
“嗯,想法是對的。”
李唐擰著眉頭,託著下巴,盯著地質圖在思索,目光不停地在幾個已經施工的鑽孔上面流連。
“你們以前打鑽的位置,基本上是在斷層的邊緣。”他發現了一絲規律。
“我們判斷礦層在斷層的破碎帶內,而且經費有限,只能打一百米以內的淺孔,所以基本上就是在斷層的邊緣打鑽。”
“這兩條斷層相距不遠,傾角是多少,傾向又是多少?”李唐又問。
“兩條斷層的傾向幾乎是正北方。北邊的一號斷層,傾角較陡,有六七十度;南邊的二號斷層,傾角較緩一些,大概是四五十度。”登巴耐心講解。
“兩個斷層之間,這片區域,除了淺部的斷層破碎帶,你們有打鑽下去看看嗎?”李唐又問。
“沒有打鑽……”
登巴話說一半,忽然又改口:“其實打過一個鑽孔,不過不是我們出資,是陸地礦業公司出資打的一個三百多米的中深部的鑽孔。因為是陸地礦業公司出資,而且是他們的人採取國際上的規範制度來開展工作,所以岩心取樣,化學分析的結果,也都是他們自己負責,我們只是在旁邊協調幫助。樣品倒是送去鑑定機構了,時間過去挺久,到現在都沒有把分析結果寄過來,是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