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蝕變千枚巖。”他很快得出了結論。

何潤琦和韋世興看著這塊石頭,一臉懵逼。

許紹希露出讚許的目光,“確實是千枚巖!”

“潤琦,把微量分析儀拿來測一下。”

儀器在這塊石頭上對著測量了一下,很快讀出資料,銅含量高達8%。

“這麼高!”李唐都嚇了一跳。

許紹希倒是很淡定,“在千枚巖裡面,會有區域性的銅礦富集,不過不成規模,只是偶爾有些地方會比較高。這種情況,在開採中真的很難去分辨,就會被當做礦渣給倒了。”

“走,我們去礦渣上面去測一測。”李唐拿著微量分析儀,快步走進礦渣堆積的“高山”。

轉了一圈,基本在每個地方都用儀器測了一遍,很快證實了許紹希的話。

剛才含銅量高達8%的石塊,確實只是個例。

礦渣堆積的石塊,銅含量基本都是偏低,含銅的礦渣品位基本也都在0.1%左右,遠低於邊界品位0.3%的數值,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走到了新鮮出露的礦渣盡頭,李唐看到更遠處,還有另外一座山一樣的礦渣堆積場,不過上面已經長滿了野草,一片綠意盎然。

“那邊也是礦渣堆積,不過年代比較久遠,都長草了。”

一般來說,看到雜草叢生的地方,遠道而來的專家,大體上也就是遠遠看一眼,也懶得走過去。

許紹希倒是無所謂,平常有事沒事他也會到處逛一逛,最多是衣服褲子上沾滿草籽。

“能過去看一看嗎?”李唐也是一個不怕辛苦的人。

“當然。”

老人在前邊帶路,三個年輕人跟在後面,走進了荒廢十數年,長滿雜草的礦渣堆積山。

“德門銅礦山,二十年前開礦的時候,銅礦的品質最好,挖出來的銅礦石品位基本都能夠達到5%!當時感覺就是隨便挖一車礦石就能夠賣錢,大家只顧著挖好礦,邊緣的礦石,要是放到現在品位也不差,不過當時全都丟棄了,0.5%品位的礦石當時根本看不上!”老人一邊走著,一邊笑呵呵的說起陳年往事。

“這邊品位還可以!”何潤琦拿著儀器,沿路測量腳邊的礦渣,“這一片地方品位都超過0.3%,都達到邊界品位了!”

“很正常,以前冶煉技術不高,只能開採品位高的礦層。八十年代,銅礦需求不大,價格不高,基本上都要2%,甚至3%品位以上才能產生利潤,很多現在看來有經濟價值的礦石,都當做廢料倒在了這裡。”

“真是太可惜了。”何潤琦感嘆道。

“這是歷史的侷限性,發展的必經之路。不像現在,開採技術越來越機械化,冶煉技術越來越高,對於礦石的要求也逐漸降低,現在礦石品位能夠達到1%都算是高品位了!”

“這麼多礦渣倒在這裡,像一座山一樣,太浪費了。要是能夠把裡面的銅礦都像擠牛奶一樣擠出來,就能夠賣很多很多錢了!”

“你說的太簡單了,0.3或者0.5的品位,聽起來有礦,選礦難度很大,拿去冶煉,投入的焦炭、鐵等等成本,高得不得了,根本沒有利潤。沒搞頭,除非技術還要更加先進才行。”

“咱也不是做技術研究的,也不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