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隆”一陣陣雷聲不時的響起,聲音震耳欲聾,天空也變得陰沉沉的,黑壓壓的烏雲如狂魔亂舞,鋪天蓋日般的迅速遮蔽了整個天空,給人一種不見天日的感覺,一道道閃電如銀蛇亂竄,不時的從天空擊向大地,整個城市仿若世界末日來臨。

整個江南省的大小官員心情都是沉甸甸的,不是因為這恐怖的天氣,而是因為一個訊息“省委書記原天明被雙規了”。

說起原天明,這在江南省可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一生簡直就是一部傳奇,曾被稱做為華夏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原天明自幼家庭貧困,老家在江南省懷陽市的一個山村,在親戚和父老鄉親的資助下才得以維持上學,後來竟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夏最高學府華青大學。

原天明在華青大學更是如魚得水,他不但品學兼優,而且更擅長演講和辯論,在華青大學有“鬼才”之稱,成為當時華青大學一時無兩的風雲人物,從大二開始,連續三年蟬聯學生會主席的寶座。

即便如此,原天明在華青大學還有一個很不好聽的稱號:“破爛王”。

如果你不認得原天明,那麼你到華青大學轉一圈,看看那個學生穿得最差,最樸素,也有可能正騎著一輛除了鈴不響那兒都響的腳踏車,還能安之若素,滿臉坦然地看著你,彷彿他是一位身穿金甲,跨下騎著高頭大馬的王子,那麼他就是原天明。

大學畢業後,原天明又一舉考上華青大學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師從華青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顧問李天河博士。

由於他勤奮好學,善於思考,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經常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可以說對經濟學的理解入木三分,所以深得李天河博士的喜愛。

研究生畢業後,李天河博士本來已在首都給他安排了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可原天明偏偏選擇了響應團中央號召“援邊支教”,毅然去了西部貧困的山區。

在西部山區的一所中學,原天明兢兢業業工作了三年,他所帶的每一個班級,都成為學校成績最出色的班級,為此,原天明多次受到地方領導和團中央領導的表揚。在團中央舉行的“援邊支教”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原天明更是慷慨激昂地講道:“我要做一把火,一把點燃孩子心靈的火。”其出色的表現給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團中央副書記張濤更是對他讚不絕口。

三年援邊結束後,團中央副書記張濤本來想留他在團中央工作,可原天明又做出了一個讓別人想不到的選擇,他想回家鄉回報養育他,幫助他的父老鄉親。

就這樣,原天明被安排回到了家鄉懷仁縣縣政府工作。

在縣政府坐辦公室沒多久,原天明又被該縣縣長王有德慧眼識珠,於是做了縣長秘書。然後因為工作認真負責,能力出眾,兩年後就受到重用,被縣委縣政府任命為高樓鄉常委書記,當時原天明才三十歲。

高樓鄉是懷仁縣最窮的一個鄉,可謂是爹不親,娘不愛,簡直就是一大害。鄉里的姑娘都想嫁到外鄉,小夥找物件時,姑娘一聽是高樓鄉的,利馬撥腿走人,所以,這鄉窮得連個鬼來都沒有,鬼要真來了,也只能做個窮鬼。

高樓鄉離懷仁縣有四十公里,鄉里到縣城的一段公路坑坑窪窪,破爛不堪,原天明上任的那天,從懷仁縣到高樓鄉,坐著縣裡的轎車一路上顛簸得差點散了架子,四十公里的路程竟走了三個小時。

上任伊始,原天明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修路,原天明在全鄉幹部大會上慷慨陳辭,要想富,先修路,路不好,富不了。要求全鄉幹部勒緊褲腰帶,過一段苦日子,就這樣原天明頂住種種困難阻力,由鄉財政出一部分資金,然後從縣裡苦求來了一部分撥款,又透過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從全鄉村民手中集了一部分資金,修起了一條鄉里通往縣城的寬敞結實的柏油路。

第二把火,鼓勵村民開展各種養殖或開辦手工作坊,有資金困難的,由鄉里擔保,聯絡銀行為其辦理低息貸款,特別困難的給於無息貸款。

以前由於交通不發達,村裡很少有進行大量養殖的,現在交通方便了,更有鄉里按排資金支援,村民的頭腦也活了起來,養雞的,養豬的的村民猛然多了起來。鄉里還組織一些有闖勁,膽子大的村民出去參觀學習,這些村民出去學習後,搞起了特色養殖,養壁虎,蠍子,蜈蚣,鄉里按排專人為他們這些養殖戶聯絡銷售渠道,讓村民放心大膽地搞養殖。

第三把火,就是興辦企業。

鄉里積極招商,透過各種方法和渠道拉來投資,並給予投資商極為優惠的政策。

高樓鄉地處山區,山區往往礦產豐富,原天明親自到燕京,透過李天河博士請來國家地質勘探局的專家到高樓鄉,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勘探,竟然發現了一個儲量數億噸的煤礦。

聽到高樓鄉發現儲量數億噸的煤礦,省裡的煤炭企業星火集團聞風而來,經過談判,組成了一個由鄉里參股百分之三十,星火集團控股百分之七十的煤炭企業進行開發。

就這樣,原天明在高樓鄉風風火火搞起了開發建設,一年後,高樓鄉由原來的一年財政收入不過二十萬達到了五百萬,從懷仁縣第一貧困鄉成為了懷仁第一富鄉,可謂遠近聞名。第二年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一千五百萬。

從此以後,原天明開始了火箭般的升官速度,在五十三歲時,就被中央任命為江南省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