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悟空去求仙訪聖,拜師學藝。所為的不過是求得長生之法,能夠與猴子猴孫們一同延年永壽。但在南瞻部州,猴兒已感知了那眾生妄心之恐怖。

後來,在惠施的教導,莊周的指點下,猴王初明道心。又在三星洞中學藝三十餘年,最終在蘇尋的教導下,明悟了自己的希求。

那便是,推己及人,將自己的“道”,傳播給東勝神洲的眾生,甚至是四大部洲的眾生。

而這道的名字,為“一”。乃是悟心普度,求大超脫,大暢快的法義。

不過雖說如此,想要傳播道法,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成的。且不說此舉會不會與天庭、地府相矛盾,單單是能夠將道法傳播,就已經是極難的一件事了。

悟空是天生神聖,尚且需要兩百年的時間,才能夠明悟這道果的意義。更遑論是那些生民?若是按普通的法子去傳授,恐怕就算是兩百萬年也未必能夠做得到。所以,猴子才知道“轉圜”的重要性。

萬事不可不做,不可強做。此便是轉圜之理。但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仍是擁有最基礎的力量與勢力。唯有如此,才能夠做到更多。

力量,猴子已經有了。雖不能說是三界無敵,但也依然是鮮有對手。剩下的,便是“勢力”了。

僅僅是花果山的一幫猴子,就算加上那八十一洞仙靈,也仍舊是不夠的。猴子要做的,乃是在東勝神洲建立一個龐然大物。一個不弱於南瞻部州王朝的龐然大物,一個甚至能夠和天庭、地府相提並論的龐然大物。

而唯有如此,他才能夠有資本嘗試自己的“道”。

當然了,想要做到這一點,僅憑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猴子也不會放棄四海龍王的力量。雖然,四海龍王本身實力不怎麼樣,水晶宮中,也沒什麼強者。但四海佔地廣闊,大海無量,甚至比四大部洲還要龐大。若日後真的發展起來,自然不可避免,與之交好,有益無害。

更不要說還有龍女這一層的關係了。

不過猴王也知道,雖然四大龍王表面上和自己很好,但是他們活得時間太久了,是不可能把一切都壓在自己的身上的。如果自己日後做了什麼大事,也未必會站在自己這裡。但是,這一點他也不是很在意。畢竟他有信心能夠把握住。

於是,面對龍王的問題,悟空想了想,答道:“俺這幾日回到花果山,看到了那幫猴子猴孫與舊日好友,內心甚喜。但在外得了教化,卻覺得花果山中逍遙是逍遙了,卻少了約束,不明理,不悟心,不知天,因此打算回去好生教化一番。”

龍王聞言,考量了一番,道:“不知道大王打算如何教化?”

悟空笑道:“我花果山的孩兒們,當知書達理,習文學武,敬天勵己,明理明福。更要有律法條例,不拘泥於一地,要廣為流通,張弛有度,訓練有素,不擅殺生。”

一番言語,讓敖廣聽得心中暗驚。他早知道猴王回來,比如會創立一番事業,但卻萬萬沒想到,竟然會有如此的想法。

若真按他所說的去做了,並且能夠做得到的話。那這花果山日後除非夭折,否則必然會成為一方龐然大物。

甚至是,一個“國家”,乃至於“王朝”。

龍王畢竟活得久,他卻知道,如此的規格,與一般的“山大王”的差別簡直就是天壤雲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