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打破無為法界,找到真我,頓時幻境消散,一切歸於虛無。

待他再度睜眼時,整個人復出現在斜月三星洞中。抬頭時,正好看到眼前仍舊是那個老者,此刻,老者的眼中浮現著激賞之色。

“你能超脫前世因緣,得悟本真,當真難得。”老者讚道。

玄奘看向四周,又感受自己,卻並未覺得發生了什麼變化,不由得對那老者詢問道:“敢問祖師,我如今已去除二心否?”

老者道:“你可是在奇怪,既然你已於那金蟬子的因緣之中超脫,卻仍未感受到自己有什麼變化?”

玄奘點頭。

他的確沒有感受到什麼變化,自己的神通、法力都與之前並無半點差別。

老者道:“如今你已化二心為一心,心念通明,已得清靜心。你再仔細感受一番這天地之間的造化流動?”

玄奘聞言,便閉起眼睛,用心體悟天地。

果然,在老者的言語之下,玄奘用心感受,竟然發現天地間的萬物造化變得無比的溫柔、祥和。

那吹拂的風,散落的陽光,飄落的樹葉,流動的河水……一切都無比的契合自己的本心,自己的感官似乎也如萬物的造化一般緩慢地在轉動著。

他頓時知道了。

這所謂的“二心”、“一心”,增長的並非是神通,也並非是法力,而是對萬事萬物的直觀。

而這直觀,在道家叫做清靜心,在佛門喚做覺悟。正是造化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無此觀,則必有亂心。

試問一個人心中有所遲疑,哪怕最終他的選擇仍舊不會改變,但中間損耗的時間,內耗的精神,卻仍舊是對一個人的極大消耗。

雖然平常的生活中,這種消耗看似也不起眼。但若長期積累,也仍舊會不斷地放大,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若是這一點放大在造化道中,更是會被無限放大,有著天差地別的變化。

因此,清靜心尤為重要。

如無清靜心,造化道便不能發揮出真正的“境界”的力量。如今,自己便有了“清靜心”。

玄奘周身散發著淡淡地華光,隨即看向老者,忽然拜倒在地,道:“多謝祖師!”

此刻的他,已懂了許多了。

他雖然並不清楚內中事情的細節,可是,他卻有一種感受,那就是自己至今為止所遇到的機緣,幾乎所有都是與眼前的老者“菩提祖師”相關的。

雖然看似兩人只是第一次見面,並且對方也並沒有對自己有什麼教導。

可是,如果沒有這“祖師”,就不會有今日的自己。

雖然這看似是很奇怪的事情,但“造化道”的直觀,卻讓他堅信,並且不會有絲毫懷疑。所以他對這菩提祖師萬分的感謝。

然而,老者卻搖了搖頭,道:“何必感謝於我?你能有今日的清靜心,都是你自己的領悟。雖然,在你的人生中的確充斥著安排與被安排。可是你自己的心,卻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束縛和改變的。”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