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領悟(第2/2頁)
章節報錯
既然不屬於自己,往往,便不夠得心應手,所能發揮出的力量,也要大打折扣。
孫悟空將這些事情說了一番,眾人才都終於理解到了,之前與那玄奘印證時,玄奘動用法力產生的違和感是什麼了。
那便是,玄奘始終是在模仿,是在單一地去學。
他是一個學習者,而不是一個創造、改進者。
而且,玄奘與他們相比,更加劣勢的是,他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天賦神通。
譬如金翅大鵬雕那振翅之法,玄奘便不會!因此縱使他學會了筋斗雲,若論速度,也仍然比金翅大鵬雕慢。
類似白牛的大力神通,玄奘可以用法天象地做到類似的程度,但白牛卻也並未盡全力!
至於其他的,也都亦然。
而想到了這一點,眾人都不禁回想起往事,同時看向了猴子。
要知道,當年在三星洞中,猴子也做過類似玄奘這樣的事情。
但猴子做的要更出色!
玄奘只是對這些神通法力進行大打折扣的模仿。而當年的猴子,則是利用造化,真正地反本還原了。
他的變化之術,甚至連九靈元聖都能夠等同效仿。
卻是比如今的玄奘,高明得多了!
可是,即使是那樣,卻仍然被祖師說是“末流”。由此可見,如若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實則都只不過是擾亂心神的“末流”。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自從悟空成就道果以後,眾人也很少再見到,他再一次動用那樣的本領了。
玄奘明白了。
原來悟空想告訴他的,就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不是一味地效仿,一味地隨波逐流。而是自己去改進,甚至是自己去創造。
只有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才能夠真正地屬於自己。
而若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利用天地,引天地造化於一身,那便是造化道。
如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開闢出另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造化,那……便是道果!
但凡證得道果者,無論面對怎樣強大的神通,怎樣磅礴的法力,都可以淡然應對,便是因為如此!
玄奘不由得愣住了,他仔細地回想著自己的經歷,感悟著周遭的氣息,不覺腦海中浮現出了一道道回憶。
緊接著,竟然有一種頓悟之感。
見狀,孫悟空也不由得對這玄奘的悟性感到驚訝。不過值得開心的是,這和尚終於明白了!
悟空也不打擾玄奘,對眾人說了幾句,便一同悄然離去,轉到水簾洞外,來到大聖府中,一同飲酒聚會了起來。
而玄奘,則留在了水簾洞中,開始按照悟空所說的,去感悟這天地的造化,去回憶內心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