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三十三天外,太極宮中,蘇尋看著西漢的事端變化,也是覺得甚是精彩。

下方自王莽開始,可謂是上演了一場動亂。不過蘇尋看到的卻不是事態本身,而是人道和天道的一場博弈。

是的。

如今人道已成,南瞻部州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的“淨土”,天庭也插手不進去。

但是,天道卻並不想讓人道獨立起來。所以,才會上演出一副相互排異的反應。

王莽的誕生,乃是人道的定數。他所行的政策,全都是對人道極為有利,乃至於會有強大影響的政策。但是他的存在,勢必會干涉到天道對南瞻部州的影響。

而對此,由於人道已成的緣故,天道並沒有像昔年始皇帝一般直接發難,而只是選擇以“劉秀”的誕生,將事態重新推回正軌。

可以說,劉秀便是“奉天而生”,因此其一生順風順水,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存在。

但是這一點對於蘇尋來說,也並不能說是一件壞事。

因為劉秀雖然是奉天而生,但這件事情,除了蘇尋等極為少數的三界大神通者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就連劉秀自己,也是不知道。

同時,劉秀本身也是一個“人”,日後勢必也會壯大人道。

他只是以延長了漢朝的國祚,而這件事情當然也是好的。人道在天道的順應下,正在循序漸進的進步著。

不過雖說如此,蘇尋卻也發現一件事。

那就是自從始皇帝之後,人間的皇帝以及賢人,再也沒有一個能夠歸於人道的了。

即使是創立了漢朝的漢高祖劉邦,亦或是張良、韓信等人,也算得上是賢人了,亦或是漢武帝時的霍去病、衛青等,也都是足以歸於人道氣運的存在。

但是無論他們誰,都沒有被人道所吸取。就彷彿始皇帝以及其群臣,乃是人道最後的永生者一般。

而這,或許也是天道對人道排異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一種對策。

人族雖然在進步,人道的氣象也在壯大,不過如此下來,卻終究是有限的。因為人道中的古之先賢已經是固定的了。再往後,就算再有什麼賢人,也都無法壯大人道。

換句話說,人族雖然是在進步,但是上限,則正在被鎖死。

對於這一點,蘇尋早就預料到了。只是他一時也沒什麼好的對策,只能夠先與玉帝、酆都大帝合作,儘量將那些足以被人道吸取的賢才,都封以功績,或是封神,或是封為鬼仙。

譬如那張良,上天后成為了黃石公的弟子。而那項羽,也跟蚩尤一起,仍在南瞻部州歸隱。

類似韓信、霍去病、衛青等,也大都或上天,或在地府成為將仙、兵仙。

但是,這樣做雖然算是一種對策,可卻並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三界的仙神增加,對天地佛道的確有收益,可天地佛道的仙神也需要轉世,這樣就有很大的重複性。

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人道的賢才盡皆成為仙神,也因此人道的氣運也盡皆被掌控,南瞻部州重歸天庭的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