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道教(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於這個結果,天庭、佛、道三家也都認同。畢竟佛門的確不如道門,更別說在南瞻部州,道門屬於是“本土”的存在,佛門的傳入,都尚且需要以道門為基礎。
確立好這個前提之後,接下來便是實施了。
自王莽篡漢,劉秀建立東漢之後,其勵精圖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加強尚書檯權力,整飭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實施度田,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天人和睦。
一時,南瞻部州氣象達到最盛,再一次超越了歷史,這便是所謂的“光武中興”。
劉秀去世之後,為蘇尋所邀,與其妻子,及麾下雲臺二十八將一同進入到了那微塵世界之中。對於蘇尋的邀請,他自然不會拒絕。畢竟劉秀本身,便是嚮往人道的帝皇。
劉秀去世之後,其子劉莊即位,乃是東漢漢光武帝之後的第二個皇帝,也即是未來的漢明帝。
在此時,道教已經建立雛形。
從劉秀即位之後,道教便已經初具規模,在道門仙神的作用下出現了許多宗教,將上古時期的教派改建,如那儒教一般,因此出現了諸如方仙道、黃老道、金闕教等教派。
道門的許多仙人,雲遊四方,行醫祈福,深得民心,漢明帝也大為發展道家學說。
不過,這些卻還不夠。
這些教派,根源雖深,但卻不如儒教深入人心。同時,蘇尋也不想和儒教一般“託古改建”。
他想的,乃是建立一個真正屬於道門自己的教派。
為此,道家派出了四大天師之一的張道陵天師,讓其下凡轉世,降於沛國豐邑。
張道陵轉世以後,經歷人間事,閱讀河圖、洛書、讖緯、天文、地理,又歷紅塵,入太學學習,通達《五經》。
傳說其隱於雲錦山時,曾見黃帝,被授予“九鼎丹法”,三年之後煉成了“龍虎大丹”,雲錦山也因此顯現出龍虎之形,依此改名為龍虎山。
又傳說在安帝時,金闕玉晨大帝降臨在張道陵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蜀地的六大魔王、八大鬼帥。
在金闕玉晨大帝的教導下,張道陵精修千日,練成了種種降魔的法術。
不久,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果然危害人間,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
於是張道陵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鐘扣磬,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將魔王鬼帥都封入到了青城山中。
一時,蜀中之地,皆拜張道陵。
順帝時,張道陵入鵠鳴山,著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謂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創立道教。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因其為天師下凡,故而亦稱“天師道”。
天師道以符水咒法為人治病,教人思過,從者戶至數萬。建二十四治,立祭酒分領其戶,為順帝敕封,歸人道氣象。自此,道教方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