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聞言,略微點了點頭,道:“那嬴政所做之事,朕也欽佩的很,但不容規矩,必遭誅戮。今若嬴政今朝身死,則此事可輕易消解,人道亦會勝於往昔,如此可足夠否?”

蘇尋搖了搖頭,道:“不夠。”

玉帝問道:“如何不夠?”

蘇尋道:“嬴政聚九州鼎,有雄兵相助,方統一六國。然如今人族尚且渙散,南瞻部州並無齊心。既然他已決心去做,那不如便讓他做的更徹底一些,以免日後再生瑣碎。”

玉帝想了想,覺得蘇尋此言卻也有禮,片刻後,便說道:“如此,便依你所言,但今嬴政有九鼎,亦有蚩尤相助。若縱容下去,日後成事,必會引來驚天動地的大亂。屆時三界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該當如何?”

蘇尋道:“若到那時,天庭自有四御大帝,可前往親征。”

玉帝又問道:“那蘇君該如何處之?”

蘇尋嘆了口氣,道:“嬴政立的是天人像,則我當遵循天人道,若我今為金闕玉晨大帝,則相助於天,絕不偏袒,何況遑論是我,便是諸子百家未必也都會認同嬴政的所作所為。”

得到了蘇尋的許諾,玉帝滿意地點了點頭,為其斟滿了一杯茶,道:“如此,朕便放心了,蘇君創道,乃道門重事,朕亦會全力相助。”

蘇尋微微點頭,將茶水一飲而盡,不久後告辭離去。

蘇尋知道,嬴政立自己的雕像,無異於是讓自己無法在明處輕易插手此次的天人爭端。

他的天人道雖然是為了調和天人,可也決不能因人道示弱便偏袒人族,這也是為什麼玉帝今日與其對話時,言語中少有的存在些許質問的緣故。

畢竟在此之前,蘇尋已經放出了一個蚩尤出去。雖然此舉玉帝也知道,並且預設。

一個蚩尤,即便加上九鼎,玉帝也自認為能壓制得住。

但若是臨大戰之際,蘇尋再弄出什麼其他的大神通者,甚至是讓人道完全倒向嬴政,那到時候可就麻煩了。

不過蘇尋也的確不會那麼做。因為他也想看一看,嬴政到底會做到怎樣的結果。

是真的有功蓋三皇,德披五帝的能力,還只是單純的口出自大之語。這,也是蘇尋很想看到的事情。

而在接下來的時日中,嬴政果然並沒有讓三界那些有心關注之人失望。

在繼始皇帝之位後,很快,一系列的政令便分佈了下去。

廢封國,立郡縣;

書同文、車同軌;

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修靈渠、改長城、嚴刑峻法等等……

一系列的政策,讓南瞻部州產生了極大的動盪。這些政令,雖立於人,但也很大程度的影響了秦國無數普通黔首百姓的生活,即使這些都是利於萬代的政令,但在當時卻引發了不少的動盪。

幸好的是,最終局勢還是勉強穩住了。嬴政,看似也坐穩了“皇帝”這個位子,天庭也始終沒有降下任何責罰,這讓方士們都鬆了口氣。

然而還沒等方士們放下心來,始皇帝終於開始了他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