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聽道:“這個自然。”

孔雀大明王菩薩道:“既如此,你跟隨地藏王菩薩也不知幾許年了,又在三星洞中聽過那‘菩提祖師’的講道,如若我記得不錯,那菩提祖師應當教過你們‘造化道’罷?既如此,經由教授,為何你現在卻仍然只是法力平平,除了你那監聽三界的神通以外,並無其他道行?”

諦聽頓時有些羞愧,臉上似乎也紅了幾分。他想了想,道:“慚愧,或許是我悟性不佳。”

“非也!”

孔雀大明王菩薩道:“成道之關鍵,絕非在於悟性,而是在於適合與否。聰明人未必能成道,蠢貨也未必不能成道!一個劍客,拔劍萬次,便得心應手。可讓他去解牛,卻未必比得上一個經年累月的庖丁!”

諦聽頓時雙眼一亮,道:“菩薩的意思是……”

孔雀大明王菩薩道:“現在楊戩便是在尋找適合自己的道!他的太一道,雖然是三界無雙的大道果,然而,卻並不適合他。那太一道究其根源,仍然是蘇道真創出的‘青蓮道’。”

這一點,諦聽也知道。

當年道門天尊蘇道真在苦海之中,面對汪洋苦海,無邊黑暗,卻反求諸己,最終得到了蓮心道果,也即是道門所說的“清靜之心”。

但奇怪的是,那蘇道真的清靜心,卻比許許多多的造化者都要不在話下。

要知道,清靜心固然來之不易,但也並非是什麼極難的感悟。

甚至,寂滅佛法的“心經”,常加唸誦,就能夠讓人得以“清淨”,達到類似清靜心的狀態。

那麼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蓮心道果並非是走老路的道,而是屬於蘇尋的果!

正因為如此,蘇尋的蓮心道果,才能夠化為太一,成就現在的太一道!

游魚,是大羅道。蓮心,是太一道。可是,無論是大羅道還是太一道,都只是蘇尋的道罷了!

就像那造化道,蘇尋將造化道傳授給了三星洞的所有人,每個人都有收穫,可是每個人的收穫,都各自不同。

即便是收穫最大的孫悟空,也只不過是一個模仿者!

而那孫悟空真正成道,一則是將大羅道變為了自己的。二則,也是藉由心猿創出了鬥戰道。並且最終在王母娘娘的幫助下,觀看了大歲月中無數神通者改天換地的力量,最終將鬥戰道與大羅道合二為一,創出了屬於自己的“道果”。

現如今,楊戩也是如此!

他雖然明悟了太一道的本質,並且,觀青蓮領悟了混元道果,觀黑蓮融合了紅塵道果。

但混元道果和紅塵道果,本就都不屬於他。並且這兩樣道果,還相互對立。

如此的狀況下,又如何能夠真正成就自己的造化呢?

不僅如此,兩種道果相互排斥,甚至產生了“湮滅”。如果沒有契機,甚至楊戩還要遇到危險!

諦聽道:“菩薩,既然這樣,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楊戩?”

孔雀大明王菩薩聞言,微微搖了搖頭,道:“就算你問我……我也是無能為力。楊戩的道該是什麼道,我又怎麼知道?說到底,現如今的他,恐怕也已不在我之下了。也許,這隻能夠靠他自己了。”

諦聽聞言,頓時心中有些著急。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他感受到了一道極為熟悉的氣息。

“這是?”

地藏王佛母同時也瞪大了雙眼。

因為,在這一瞬間,她和諦聽同時感受到了一種極為熟悉的力量。

一種,屬於地藏王菩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