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玉皇大帝一樣,三界中能夠觸及到此地步的大神通者,都對蘇尋的計劃再一次表達了認同。

因為這一次,大禹以及應龍之事的出現,雖然的確是在眾人的計劃中,不過即使如此,大禹表現出的“人道”的力量也還是令所有人都出乎於意料之外。

雖然,應龍引發的天洪,並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天道”,但是那身為過去曾殘餘的天道,仍舊帶著不可想象的威壓。

以仙神的力量來看,阻擋那大洪水,雖不說不能,但也極為困難,但那大禹姒文命以“人道”的力量,竟然在一瞬間,就使其消滅。

這的確是超乎想象的。

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力量?

這不得而知。縱使是三界無數仙神大神通者,也都無法從中看破。雖然玉皇大帝、如來佛祖等存在稍微有所感知,但也不可確信。

或許,也只有蘇道真一人,能夠完全明白這其中的深意罷。

……

……

不說那三界事的變動。

且說,玄奘師徒四人,自離了車遲國以後,便繼續向西而行。

這一路上,當然又要經歷不少劫難。不過,在經歷了應龍之事後,接下來路上遇到的妖魔,卻大多算不了什麼了。

雖然其中也有一些上古時的妖魔之流,從地府逃出。但大多,都不是師徒四人的對手。

偶爾,甚至不需要玄奘和行者,僅靠八戒和沙僧,都可以輕易度過劫難。

不過,越是往西,四人的心裡實則越是有些開始變得沉重。

西行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下,早已揭露了出來。

且不說西行事本身能否成功。前方在等待著師徒四人的,也絕非爾爾。

單說那兵主蚩尤,以及魔主波旬此二人,就不會是一個能夠輕鬆度過的事情。

然而,在這一路上結下的因緣,使得如今的師徒四人,也是日復一日開始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也許一開始,師徒四人除了玄奘以外,並不是真的齊心要去取經。可現在,漸漸地玄奘卻以自身的魅力,感染了自己的三個徒弟。

再往西行,正所謂:只為殷勤經三藏,努力修持光一元。

曉行夜住,渴飲飢餐。春秋易逝,冬夏幾番。

數年光景轉瞬而逝。他師徒四人,先後經歷多個劫難,遇到許多上古魔頭。

但路上,除了那些妖魔,卻也有許許多多熟識之輩。

很多,更是三星洞中的故交。那三星洞的同門,與玄奘、行者大多熟悉。若說行者與他們之間還有隔閡的話,玄奘則可以說是與他們有著深厚的交情。

對於那些為非作歹的妖魔,玄奘自然不會留情,將其擊殺。

雖然也感受到了,那些被擊殺的妖魔,有很大一部分,恐怕其存在也是被魔主波旬所引去了。不過將其擊殺,仍舊比留在世間要好得多。

而對於那些並未為非作歹的精怪,大多,玄奘師徒四人也都給了一番善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