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問,莊周為什麼能回答自己的問題。

惠施道:“因為,他妻子死時,我前去弔唁。卻發現他並沒有悲傷,而是鼓盆而歌,歡欣不已。當時我只以為活見鬼了,奉上一袋賻金便離去了,但現在想想他的話,當真有深意也。”

猴王便請惠施帶自己前去,惠施應承。

兩人擇日,沐浴更衣,一同前往南華山。在接近南華山的時候,猴王竟然發現自己腦海中的灰魚兒那灰濛濛的氣兒散去了許多,復了幾般紅色,頓知此去必有收穫。它大喜來到山中,與龍女、惠施一同拜訪,果然在南華山下看到了一處茅廬。

正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猴子也曾見過不少名山大川,東勝神洲的每一座山,都不在這南華山之下。但是,看到茅廬,他卻突然有一種激動的感覺。這便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吧。

“果有神仙!果有神仙!”

來到跟前,猴王忙拜會道:“老神仙!老神仙!弟子志心朝禮,只求得解!”隨即,將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

它與惠施、龍女在茅廬之外,很奇怪的是,莊周並沒有讓他們進來,而是完完整整地聽了猴王的問題,道:“有生即有死。生死無常,若沉湎於人,則痛不欲生。若追溯於天,則無心無情。唯有固元守一,順天順心,方才為人。你腦海中的紅魚兒是生機,灰魚兒是死意。紅魚兒有著天理的生,灰魚兒則有人心的死。生死相依,輪迴相對,才是生息之理。無論是天,還是人,都是奉從於這個理。其名即為:一。”

莊周的聲音很年輕,完全不像老者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但是在猴王的耳中,其所說的,乃是世間真理。

猴王道:“那我該如何?我要如何?我究竟是要尋求理,還是尋求心?”

莊周道:“理者,外也。心者,內也。理大於一,而心小於一。此之謂天地至成。一者,萬物之道,天人之道。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於自然之中,自然於無為之中。如今你已明百家言,又知人心,紅灰相應,黑白向對。當看清楚太極的本我。承人心,順天意。知悲傷而明自然。如此,方是正途。”

猴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來我既不是要學理,也不是要修心。我是理心的同一,是天人的相合。原來這才是我追求長生的意義!”

轟!!

猴王忽然發現,腦海中的灰魚兒變了。它陡然從灰色變成紅色,又從紅色變成灰色,最終兩相分立,赫然間化為了一紅一灰兩條魚兒,又躍盪出腦海,在天地中銜尾交接!

無數魚兒在天空中散落,彷如繁星一般。忽然,一切魚兒都消散了。龍女的驚呼聲響了起來:“猴子,發生什麼事情了”!?

猴王驀地回首,卻發現,眼前的場景突然變得極其陌生。不再是南瞻部州的繁華,也不再是南華山的仙氣,自己與龍女竟在大海的一座之上,遠處一望無際,滿是浪潮湧動。

猴王看向東方,許久之後,跪在石礁之上,恭敬地叩了三個頭。

長久以後,對龍女說道:“龍女兒,我們走罷。去西方,這一次,我一定要求得長生道!”